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8.40
折扣购买: 协同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的路径研究
ISBN: 9787516426661
黄菁菁,女,管理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讲师,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合作研发、协同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等方面研究,在《Ecological Economics》《finance research letter》《科学学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等SSCI/CSSCI/CPCI-SSH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科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为主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谢荣辉,女,管理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讲师。在《Ecological Economics》、《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学》、《管理评论》、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二等)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成果获辽宁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二等奖。
1.4 协同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现有国内外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国内有关协同创新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是大部分研究将创新个体间的协同创新与区域协同创新分别分析,在不同框架下讨论它们对技术创新或技术扩散的影响,未能将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研究结合起来。实际上,由于研究层面的不同,微观层面的协同创新和宏观层面的协同创新在对创新或技术扩散的影响上各具特点,但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在对协同创新的影响效应进行讨论时,应该尽量从两个层面进行考虑,以便得到更为全面的结论。有关协同创新模式的研究,仍然是以描述性和政策建议类的研究为主,基本理论研究比较零散,缺乏对不同模式的对比分析和以数据为支撑的实证分析,研究有待进一步系统化。 对于技术升级路径的研究,国内学者往往以西方理论为基础,把侧重点放在国际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等外生路径的探索上,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等方面分析技术升级机制,而对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技术升级机理及路径研究关注不足,缺乏理论上的详细阐释和严格的定量分析。从中国当前的实际来看,即便外生获取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效率有所提升,但想依赖国际技术引进长期获得知识、技术优势仍是不可能的,单凭自主创新实现国家创新能力提升也比较困难,因此,中国亟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方式和技术扩散内生路径。 协同创新作为实现创新主体间资源共享、知识传递和技术扩散的有效方式,是快速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根本力量,但鲜有研究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对技术升级的内生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尤其对于不同模式的协同创新,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升级的特点、机理、路径和影响效应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加上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在经济、资源、政策和文化环境上各不相同,这些都会对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升级的路径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研究中国情境下协同创新如何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对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升级的机理和路径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提供实证支持,为中国协同创新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实现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结论,需要解决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1.4.1 协同创新如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区域技术创新 宏观层面的因果关系均存在对应的微观作用机制。技术升级需要从宏观层面去考虑和整体规划,但落脚点仍在微观层面的协同创新主体身上。因此,将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问题进行关联和对接,才能更好地探索协同创新对技术升级的内在作用机理。在分析协同创新如何影响技术创新时也应该同时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着手,不仅要分析协同创新如何影响微观企业的创新绩效,也要从宏观层面分析协同创新如何促进区域创新绩效。另外,虽然外生创新路径不是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路径,但其仍然是中国快速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因此,如何将内生协同创新路径和外生创新路径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1.4.2 协同创新促进技术扩散的微观机制是什么 从微观视角分析协同创新促进技术扩散的机制,能更好地探索协同创新对技术升级的内在作用机理。创新主体分工和地位的差异是当前协同创新模式分类的常见标准,再与中国当前实际结合,学者们往往根据此标准将协同创新分为企业主导型协同创新、学研主导型协同创新和政府引导型协同创新三种。这种分类标准不仅体现出不同模式的协同创新在主体要素、地位和功能上的不同,还反映出不同模式的协同创新在运行机理、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分担等机制上的差异。那么,不同协同创新模式如何在微观层面上进行技术扩散?不同协同创新模式的技术扩散路径有何特点和差异?在多种协同创新主体、多种协同创新模式和多种复杂因素交互出现的情况下,如何分析和模拟协同创新的技术扩散效果和变动趋势?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4.3 协同创新如何通过多重路径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升级的路径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重的。协同创新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上,还能通过协同效应产生的连锁反应激活创新企业、提升创新主体间的交互联系和刺激创新生成,产生单独要素无法实现的整体效应,最终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升级。那么,以下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去思考:不同协同创新模式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的直接路径是什么;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协同效应影响下的间接技术升级路径是什么;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对此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等等。 1.4.4 如何通过政策创新增强协同创新在技术升级中的作用 政府干预作为外部宏观环境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协同创新影响技术升级的影响不能忽略。在目前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推动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政策创新激励和推动协同创新在产业技术升级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中国相关的产业政策进行梳理,并分析和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政策与手段,在此基础上,找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的政策着力点,进一步开展协同创新的政策创新,以完善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加速实现产业升级。 本书对产业技术升级的传统路径、现实背景及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升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协同创新的内涵特征、核心要义进行了系统解读,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等方面对协同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的路径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和阐释,并在梳理国内外相关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协同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的政策着力点及政策创新措施。 本书至少在两个方面丰富了现有研究:一方面,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两个维度探索了不同协同创新模式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的具体路径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探索了协同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的多重路径,丰富了合作研发机制下技术升级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产业政策的梳理和对比,针对我国现有政策的不足,提出了三大政策着力点和四大政策创新,为政府部门推进协同创新在产业技术升级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