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红了——淅川脱贫档案

石榴红了——淅川脱贫档案
作者: 刘鲁豫(主编)
出版社: 中国摄影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0.60
折扣购买: 石榴红了——淅川脱贫档案
ISBN: 9787517910275

作者简介

刘鲁豫,中共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教育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副研究员,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第十七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评委,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

内容简介

第一节 石榴红了 摄影/ 刘鲁豫 文/ 田野 “淅川的软籽石榴,‘喝’的是丹江口水库的天然纯净水,‘吃’的是原生态有机肥,是质量可追溯的有机认证品牌!欢迎海内外宾朋到淅川做客,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在第三届中国石榴博览会暨淅川县第一届石榴节新闻发布会上,中共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向全世界发出了邀请。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同时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肩负着水质保护和脱贫攻坚两大任务。保水质,生态“绿线”必须保;促民富,环保“红线”不能碰,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门槛限制。为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淅川县树立了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软籽石榴,形成了以石榴为主导的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丹亚湖石榴基地位于九重镇邹楼村,面积700 余亩。2019 年国庆节期间,扶贫摄影创作组一行走进丹亚湖石榴基地,看到的是鲜红的石榴挂满枝头,农民正在采摘丰收的果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丹亚湖公司负责人梅发德告诉笔者:“丹亚湖石榴基地创办于2015 年,如今已经进入盛果期,年生产正品石榴30余万公斤,效益300 余万元,带动了邹楼、曾岗两个村40 余户贫困户脱 贫。贫困户除了土地流转收益,还可以在果园里打工,做产业工人,按月领取工资。每年,丹亚湖公司发给基地贫困务工人员的工资多达60 余万元,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邹会霞是丹亚湖石榴基地的产业工人,也是邹楼村“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3 口人,其中有2 人是残疾人。在政府的帮助下,邹会霞一家通过危房改造住上了新房。邹会霞在丹亚湖石榴基地务工,每年收入2 万余元,摘掉了贫困帽子。与邹会霞一样,邹会晓是在丹亚湖石榴基地务工的贫困户,一家5 口人,一个女儿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还有两个孩子正在读书,3 个孩子都需要照顾,不能外出打工。邹会晓一年四季在丹亚湖石榴基地打工,还与妻子习明春一起种了8 亩地,养了3 头牛。通过石榴基地帮贫,2018 年,邹会晓一家已经脱贫。邹会晓说:“有了党的扶贫政策,有了丹亚湖石榴基地这个平台,我们的生活就有奔头。” 《石榴红了——淅川脱贫档案》是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影像见证新时代 聚焦扶贫决胜期:2018—2020大型影像跨界驻点调研创作工程”系列图书之一。本书记录了河南淅川扶贫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淅川概况、原来的贫困状况,以及脱贫攻坚情况,分脱贫产业、第一书记、村庄的变迁、脱贫个案、文化教育、脱贫喜悦六个部分进行专题记述,并配以图片、创作手记、视频等内容,突出了影像见证、聚焦扶贫的主题,立体呈现了淅川扶贫之路。书稿从新的侧面讴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创举和突出成就,充满感召力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