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萍教古诗·中年级(看云读书系列)(大教育书系)

薛瑞萍教古诗·中年级(看云读书系列)(大教育书系)
作者: 薛瑞萍著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90
折扣购买: 薛瑞萍教古诗·中年级(看云读书系列)(大教育书系)
ISBN: 9787570221530

作者简介

薛瑞萍,网名看云。小学语文教师,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博览》等教育媒体多次对其教育教学实践做专题报道。 著有薛瑞萍班级日志系列,薛瑞萍母语课堂系列,看云读书系列。《日有所诵》主编之一。

内容简介

两个黄鹂鸣翠柳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 这是一首仄起七言律绝。 四句诗中,位于2、4、6的字的平仄规律是: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2、4、6是诵读节奏点,四句诗中相同节奏点上的平仄关系是:一二相对,二三相粘,三四相对。 入声字有四个:“一”“白”“雪”“泊”,吟诵符号标为“!”。上面的“|”表示入声属于仄声,下面的“.”强调入声字读音及动作的迅疾。 读音悠长的韵字是“天”“船”。 位于偶数位(2、4、6)的长音的平声字有:“鹂”“行”“青” “含”“秋”“吴”。 这首律绝由两联对仗融成,一二句和三四句都是工对。 诵读时请动手,用动作将字的音调(平、仄、入)舞咏出来。 吟诵符号也是吟诵“舞谱”。平声(第一声、第二声)就是水平的一横,位于1、3、5的平声是短平,位于2、4、6的平声是长平。仄声(第三声、第四声)是干脆的一竖(|)。入声是更短的仄声,动作是急促的一点。 二 “这首绝句写在什么季节?” “秋天!” “为什么?!” “窗含西岭——千秋——雪(!)”孩子们用舞咏回答老师,“千秋——雪(!)”。 然后又起了犹豫,“也许是冬天?这里说到了雪。” “为什么这样想?嗯,大概就因为连日阴雨吧,”老师看向窗外,“正月以来,从大年初三一直到今天,很少见到太阳。到处都是灰乎乎的,所以我们这么说。” 回头再诵,进到诗里面。 “哦!知道了,是春天!”孩子们说,“不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春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是春光!” “为什么?” 坐在窗户紧闭的寒冷的教室里,孩子们充满向往地说:“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人们打开窗子。阳光灿烂,空气特别清新,才能看见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春天来了,江河的冰融化了,长江下游来自东吴的万里行船才能到这里。” 三 老师想到顾随先生对这首诗的评价:如果诗品能够表达人品的话,最能表达杜甫人品的就是这首《绝句》。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怎样的人品?两个字,干净。“黄”“翠”“白”“青”,偏偏没有红色;皑皑千秋雪,清清一江水——是怎样的清明与澄澈! 扣着“万里船”,当然要讲这首诗的背景。 762年,杜甫的朋友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前往成都东边的梓州避战祸。第二年,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也就是764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从避难的梓州回到成都草堂。时值春日,诗人即景写下了这首《绝句》。明媚欢快、开阔舒畅的是景致,也是心情。这一年,杜甫52岁。好清明,好澄澈的52岁! 四 串讲诗意。马宇霄同学说:“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条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蓝天。从窗口向外,能够看到西岭上千秋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的万里行船,那是来接杜甫回家的。” “那是来接杜甫回家的!”老师的心怦然一动,“马宇霄,你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老师你说过,打了好多年的仗,终于不打仗了。杜甫带着一家人一直流浪在外面,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他肯定想回家。‘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一句的意思是杜甫想家了。” “是啊,是啊!”老师有些激动,“黄鹂的家在翠柳,白鹭的家在青天,黄鹂、白鹭的家是翠柳、青天,也是明媚春光。西岭呢?是千秋积雪笃定、高冷的家!而杜甫已经漂泊很多年,我们漂泊多年的诗圣啊,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他想家了。” “那是来接杜甫回家的!” 老师知道:从今以后,再读这一首,耳边必定响起这热切的声音。 孩子的同情投射于东吴万里船。于是,原是静景的末一句随心旌摇荡起来。孩子的心载着白发的杜甫,驶离草堂,驶向故园。 五 “两个黄鹂鸣翠柳”固然欢悦,“一行白鹭上青天”固然高远;“窗含西岭千秋雪”固然明澈晶莹——然而都不是我的家。如同草堂门外的春水,不是东吴万里船的家。 想到763年春,诗人于避祸所在的梓州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于狂喜中规划“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回乡线路。想到770年冬,诗人于贫病交加的绝境中卒于湘江之上的一叶扁舟。再读这一首充满希望和欢悦的小诗,品味其中的单纯与丰富,平易与深刻,温存与坚韧——怎不令人悲欣交集! 六 然而这一切,都不必说给孩子。 因为这首诗的声音和意思,明明就这么简单、欢悦。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当春天到来的时候,诗人归心似箭。可是另一方面,歌声之欢悦也说明诗人已在家中。除了千里之外的洛阳,诗人还有另一个家,春天的家,生命的家。 有一缕光就放歌,给一滴水就开花。曾经的苦难,莫测的前路,都无损其精神境界的干净、健康、温存、伟岸。 这就叫超越,这就叫为天地立心。 2019年3月1日,星期五,农历正月廿五 1.本书是薛瑞萍老师和孩子携手探索中年级“古诗诵读课程”的记录,一周一首,真实浸润。 2.语文迎来颠覆性改革,教你如何做日有所诵的老师 3.教学相长,师友相携,品尝诗的情味,饮食珍贵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