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陌生人

小小陌生人
作者: (英)萨拉·沃特斯|译者:孔新人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18.40
折扣购买: 小小陌生人
ISBN: 9787547010747

作者简介

萨拉·沃特斯(Sarah Waters),出生于英国威尔士,文学博士,曾获“贝蒂特拉斯克文学奖”、“毛姆文学奖”,两次入围“莱思纪念奖”。《荆棘之城》、《守夜》和《小小陌生人》均入围“布克奖”和“柑橘奖”,《荆棘之城》还获得“CWA历史犯罪类小说匕首奖”。《轻舔丝绒》、《半身》和《荆棘之城》都已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并热播,《守夜》正由BBC制作改编为电视剧。   目前,萨拉是全职小说作家,和恋人、两只猫生活在伦敦肯宁顿一栋维多利亚风格的公寓顶层,屋顶高高的,曾是佣人房。

内容简介

第一次看到百厦庄园时,我十岁。正是战争结束 后的那个夏天,艾瑞斯一家还很富有,仍是这个地区 的显赫人物。在帝国日 的庆祝会上,艾瑞斯太太和 艾瑞斯上校经过时,我和村子里的其他孩子站成一排 ,举起纪念奖章向他们致童子军礼。接着,我便和父 母一起坐在长桌边吃茶点,现在回想,那是在南边的 草坪上。艾瑞斯太太那时在二十四五岁上下,她的丈 夫年长一些,他们的小女儿苏珊大约六岁。这是一个 美满的家庭,但是我对他们的记忆却很含糊。我能清 楚忆起的是这座房子,是它吸引了我。我记得那些正 在老去的、精美的建筑细部:红色旧砖、绉纹窗玻璃 和风化的砂岩饰边。这座房子的外表模糊不清,还有 几分捉摸不定——它像是一块冰,在阳光下渐渐开始 融化。 自然,宅邸内部我们是不能进去的。门和落地窗 都打开着,但是用绳索或缎带扎了起来。男仆、园丁 和我们共用的洗手间在马厩里。不过,那时我妈妈还 有几个朋友在庄园里当仆人。茶点一结束,人们起身 离开庭园,她就带着我从边门悄悄溜进了宅子里,在 厨房里和厨师、女佣们待一小会儿。那次短暂的逗留 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厨房在地下室,要走过一段 古堡地牢般阴冷的拱廊才能抵达。这时,数不清的仆 从正拿着食物篮或是托盘在上面来来去去。待洗的餐 具堆积如山,妈妈挽起袖子开始帮忙。让我欣喜若狂 的是,她的勤劳带来了回报,我得到允许可以自己挑 选那些从宴会上撤下来的、没人吃过的果子冻。我被 安置在一张松木桌边坐下,手里握着从艾瑞斯家族私 人橱柜里取出的调羹——一个又笨又重的银家伙,前 端差不多比我的嘴巴还大。 不过,后来我得到了更高级别的款待。拱廊上方 的墙壁上安装着连接铃索和铃铛的分线盒,每当铃声 响起,催促客厅的女佣上楼,她就会带上我,这样我 就可以从那块将房子前后分为两个世界的厚毛呢帘幕 向外偷窥。女佣告诉我,如果我是个听话又安静的孩 子,就该站在那儿乖乖地等她回来。我只能待在帘幕 后面,因为如果上校或者他的太太看到我,就会引起 骚乱。 通常情况下,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可是,两条 大理石走廊交汇在那面帘幕掀开的地方,每一条走廊 里都堆满了精美绝伦的物件。女佣刚刚轻快地消失在 一条走廊上,我就勇敢地几步踏上了另外一条走廊。 一阵令人惊讶的战栗涌上我的心头,并非因为擅越雷 池,而是由于房子本身,它的每一个角落都令我激动 ——地板上的亮光、年代久远的木椅和壁橱泛出的光 泽、镜子的倒角和边框的涡卷。我被吸引到了一面光 洁的白色墙壁边,墙上有橡树籽和树叶图案的石膏装 饰线脚。除了在教堂里,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的 东西。我飞快地仔细打量了一遍,然后做了一件至今 仍觉得极为大胆的事情:我用手指去抠其中的一个橡 树籽,想把它从墙上撬出来,没有成功,于是便用随 身的小折刀把它挖了出来。我不是有意要毁坏艺术品 ,也不是那种捣蛋的男孩。只是出于对这房子的崇拜 ,想要拥有它的一个部分——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我 以为普通小孩或许无法体会的崇敬感,让我做了这件 事。通常,一个男人渴望从他突然为之迷恋癫狂的女 孩头上取下一缕秀发珍藏,我想,我就是这种感受。 我好不容易才拿到了那个橡树籽,没有我期待的 那么干净利索,我用力向外拔它的根部时,带出了一 把纤维、白色粉末和沙砾。这真令人扫兴。很可能, 我原本想象它是大理石做的。 但是,没有人出现,没人来抓我。就像人们说的 ,眨眼之间就干完了。我把那个橡树籽放进口袋里, 溜回帘幕后面。客厅的女佣很快就回来了,把我带回 了厨房。我和妈妈向厨房里的仆人道别,回到了花园 里和爸爸会合。此刻,我感觉到了口袋里的石膏块带 给我的那种病态的兴奋。我开始担心艾瑞斯上校—— 那个可怕的男人——发现墙壁被破坏而停止宴会。但 是下午过去了,暮色渐渐升起,天下太平。我和父母 随着里德克特 的人们走回家,一路上,蝙蝠在我们 头顶掠过、旋转,仿佛在看不见的琴弦上翩翩起舞。 最后,当然了,妈妈发现了那个橡树籽。我把它 从我的口袋里拿进拿出,它在我灰色法兰绒短裤上留 下了白色的痕迹。我妈妈终于弄明白她手里的奇怪小 东西是什么的时候,她都快要哭出来了。她没有掴我 ,没有告诉爸爸,也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看着 我,含泪的双眸既困惑又羞愧。 “像你这样聪明的男孩,应该更识大体。”我以 为她会这么说。 我小的时候,人们常常这样说。我的父母、叔叔 、校长——各种各样对我未来充满兴趣的成年人都会 这样说。这些话常使我难抑无名之火。我极其渴望配 得上聪明的好名声,但我从未祈求过聪明,因为它似 乎不按常理出牌,它能变成某种力量将我打倒。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