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经济篇)
作者简介
占豪,资深财经、时事评论员,股市趋势研究者。浙江卫视《今日证券》“占豪视点”特约评论员。 因在国际时事、财经、股市和大宗商品趋势及历史人文等方面,视角独到、观点鲜明、点评深刻、判断前沿,极具前瞻性和建设性,因而受到广大投资者、财经人士、时事爱好者欢迎。占豪博客总访问量更是超过7亿,粉丝(战友)超百万。观点时常被全国电视、报纸、电台、杂志等媒体引用。 股票专著《黄金游戏》系列销售已超过70万册,连续在2009年度、2010年度获评“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内容简介
经济发展的本质与经济学 说起经济,很多人习惯将其与所谓的经济学等同。事实上,经济发展 与经 济学没有必然关系。无论是否有经济学.经济本身都一直存在,并不断发 展。 把经济发展完全神话成一种学说而非基于现实,本身就与其实际价值相悖 。 如今,有些学者完全忽略经济发展的本质,空谈理论,单凭纯逻辑推 理,形 而上地得出某种结论,并以此结论套用现实经济,则属本末倒置。我们研 究经 济,必须有一个逻辑起点,这个起点就是分析经济问题一定要立足于现实 。 经济学如果不以现实作为依据,仅凭一系列想当然的理论、臆测.只 会倒因 为果、颠倒黑白。有些人,提起经济就扯到经济学;说起经济学,必然搬 出西方 庸俗经济学那一套,奉为圣经,这都是错误的思维方式。 类似情况,最常出现在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和纯计划经济者身上。他们 认 为,市场或行政权力是万能的上帝,把一切经济问题交给市场或权力即可 ,完全 忽略了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且依托现实环境而存在这一客观事实 。市 场或权力,不过是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衍生。 脱离人的主观能动性空谈市场,可笑;脱离客观世界,认定某个群体 就可以 主导一切,幼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个体,全然不考虑人与人之间形成的 市场 或社会组织结构,这有违科学规律。同样,完全抛开人对事物的认识,任 由市场 左右或任由某些人主观权力左右,更不合逻辑。任由市场或权力左右,其 结果 必然是部分人的意志强加于市场和社会。这个群体,就是资本或权力的拥 有 者。在资本主义游戏规则下,资本就是权力,权力也是资本,它们在绝大 部分领 域具有等同性,可以互相转化。 谈论经济发展,有必要从经济说起。为了更好地理解何为“经济”, 我们不 妨对这个词汇进行一番考究。 关于经济的解释,中国古代与当前完全不同。“经济”一词,我国早 在公元4 世纪的东晋就已经被使用。《晋书·殷浩传》中,就有“足下沉识淹长, 思综通 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的记载。但此“经济”非彼“经济”,古代“ 经济”的含义 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简称,本质上是儒家“治国、安邦、平 天下”的内涵。 类似的章句还有:“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等。 如今所说的“经济”,则彻底是一个舶来词,是日本人从希腊语里翻 译而来, 由孙中山先生从日本引入中国。在希腊语中,“经济”一词的意思是“家 政管 理”,出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色诺芬的《经济论》。在《经济论》中 ,色诺芬将 “家庭”和“管理”两个词结合起来,形成“经济”一词。现实中所说的 “经济”,就 是从这个词汇演化而来的。如今,其含义更为广泛,小到家庭收支状况, 大到国 家经济运行状况等,都统称为“经济”。 概念考究完毕,再回来说现实。在笔者看来,“经济”一词,当前几 乎涵盖从 个人到世界生存发展的所有范畴。人类要生产、要消费、要生活,并以此 维持自 身在世界的存在。而人类的生存、发展,源于对基本生产、生活和思想文 化的生 产与消费。 基于这种逻辑,即使在原始社会,只要人们不断在生产和消费中生存 、发 展、繁衍,他们就是“经济”中的一分子。经济,本质上是以人类生存为 根本的发 展需要。生存发展与经济之间,犹如皮与毛的关系。因此,脱离人的生存 发展 空谈经济,犹如水中捞月、镜中摘花。试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这 一点可 以看出,脱离人类自我生存、发展需要而空谈经济,可笑且无聊。 因此,我们需要明白,经济本身是人类生存、发展行为下的一种效果 显现。 只要人类的生存、发展继续,这种显现就持续存在。没有人类的生存、发 展作为 逻辑前提,就不存在所谓的经济和经济发展。 同样,经济发展必须基于人类作为实体不断地消费。这些消费包括衣 、食、 住、行以及其他服务、精神需求等。经济发展,归根结底须落实到实实在 在的、 能被人所需要的有形或无形的事物上。这个世界,所有与经济相关的事物 ,必 然涉及到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需要。脱离人的需要,根本谈不上任何 所谓的 经济和经济发展。 这里,我们用最简单的过程图来阐释经济发展,它包括四个部分:需 求、生 产、流通、消费,这四个部分的根本是围绕人的循环体,如下图所示。 基于上述,我们知道,经济发展和经济学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经济 不会因 为有经济学而发展,也不会因为没有经济学而不发展。可以这样说,有人 的地 方就有经济。不立足于人这个基础作为逻辑前提,就谈不上任何所谓的经 济和 经济发展,更谈不上立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经济学。 经济学,就当前意义上来说,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人类经济发展的经验 主义 学说,而非如吹嘘的那样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一点,我们从经 济理 论史上就可以看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理论可以准确地、完整 地阐 释各种社会发展模式下的经济发展规律。历史上每一种经济学说,都不过 是具 有阶段性经验的总结论述,是基于某种现实的逻辑理论化的推演与提炼, 都无 法用科学和准确来衡量。 而且,一种学说往往会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实的主导因素发生变化, 特别是 掌握资源主导权阶层易手时,相应被奉为“真理”的经济学说基本上就寿 终正 寝了。 因此,综观所有经济学说,都有一个必然的逻辑利益出发点,这就是 利益取 向。如此,经济学的逻辑就延伸到利益的逻辑;利益的逻辑再延伸,就是 权力的 逻辑;而权力的逻辑继续延伸,就是政治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把“ 经济 学”称为“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原因。 如果经济学只是纯理论逻辑下的推导,我们可以说它与现实无关,也 就与 政治无关。然而,一旦将经济学的内容现实化,必然会遇到决策和选择的 问题。 而这种决策和选择已非经济范畴,而是政治的抉择。可以这样说,政治, 关乎社 会关系下每一个人的利益。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