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实践版)

情商(实践版)
作者: (美)丹尼尔·戈尔曼|译者:杨春晓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73
折扣购买: 情商(实践版)
ISBN: 9787508636344

作者简介

丹尼尔·戈尔曼,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为美国科学促进会研究员,曾四度获颁美国心理协会最高荣誉奖项,并荣获美国心理协会终生成就奖。其经典著作《情商》畅销逾500万册,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18个月。他曾在《纽约时报》任职12年,负责大脑与行为科学方面的报道;他还是《今日心理学》资深编辑,文章散见全球各重要报章。其畅销著作除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之外,还有《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和《绿色情商》等。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情商的力量 第1章·惊人的发展 “情绪智力”俗称“情商”,现已遍地开花,无处不在,甚至现身于最 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卡通漫画《呆伯特》、《傻瓜嬉皮》以及《纽约客》 罗兹·查斯特的专栏漫画。我还见过号称提高儿童情商的玩具,征婚者打广 告有时也以高情商为卖点。我甚至在一家酒店的房间发现一瓶洗发水,瓶身 印着关于情商的妙语金句。 也许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情商对商界的影响,《哈佛商业评论》认为情 商“开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之一。 1995年,《情商》出版之后的10年间,商业组织对情商概念的应用越来 越广,特别是在管理者的甄选、提拔和提升方面。随着情商热潮的兴起,甚 至催生了情商咨询和培训等附属产业,但有些人为了推销服务而言过其实。 为了澄清人们对情商的种种误解,我为《情商》10周年纪念版写了一篇新的 序言。由于对情商的夸大宣传,在当时引发了学术界一些心理学家对情商概 念的质疑。直到现在,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我们逐渐掌握了更为精确的研 究数据,情商的种种好处得到了经验的证明,对于情商的诸多批评才逐渐消 失。 罗格斯大学的“组织中的情商研究学会”(CREIO)在情商研究方面走 在前列,其合作机构包括美国联邦政府的人力资源办公室和美国运通公司等 。 我在《情商》一书中主要关注的是大脑与情绪的最新研究发现,特别是 情商在儿童成长和学校教育方面的应用。不过在《情商》的一个章节里,我 介绍了当时还是很新的领导力概念—“用心管理”。我对商界一直保持非常 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在《情商》之后出版的两本著作《情商实务》 (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和《高情商领导》分别介绍了 情商在商业组织的应用研究以及领导力本身。“用心管理”论述了提出建设 性意见的实用技巧,以及批评方法不当造成的后果,并对高情商领导与低情 商领导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述。 情商研究有大大小小几十种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每种模式 代表了不同的研究方向。第一种模式是彼得·沙洛维和约翰·梅耶提出的模 式,一直坚持一个世纪以前由智商研究开创的传统智力研究范式。第二种模 式由鲁文·巴昂提出,起源于他的幸福研究。我的模式是第三种模式,融合 了情商理论和近几十年关于个体竞争力的模型研究,关注行为层面,即工作 和组织领导力的表现。 我在《情商实务》中提出,与智商或技能不同的是,情商是一种鉴别性 的竞争力,最能反映谁在一群很聪明的人当中最有号令群雄的本领。纵观全 球各大组织机构认为优秀领导者应有的诸多竞争力要素,领导者职位越高, 其智商和技能的重要性就越低。(对于较低端工作,智商和专业技能相对更 重要。) 在最高层面,关于领导力的诸多竞争力模型通常包含80%~100%以情商为 基础的能力。一家全球执行力研究公司的研究负责人指出:“首席执行官被 聘请是由于智商和经营才能,被解雇是由于缺乏情商。” 在《情商实务》一书,我提出情商的要素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 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四个方面,还论述了如何依靠这些要素取得事业的成 功,从而扩展了情商的研究框架。 商界对情商(特别是领导力)的浓厚兴趣引起了《哈佛商业评论》编辑 的关注。1998年,在他们的邀请之下,针对这个主题,我在该刊发表了《领 导是怎样炼成的》一文,同样产生了意外的反响。该文很快成为《哈佛商业 评论》创刊史上最多读者要求重印的文章之一,并且被收录在《哈佛商业评 论》发行的几本领导力文集中一本叫作“十大必读文章精华录”的书中。 我在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导师是戴维·麦克莱兰,他的研究领域是成功企 业家的动机,而且他本人就是创业家,他与别人共同创立了一家叫作“麦克 伯”(McBer)的研究和咨询机构,将竞争力模型方法应用于组织机构。麦 克伯后来被合益集团收购,麦克伯的研究部门现改名为麦克莱兰研究所,由 麦克莱兰原来的学生吉姆·伯勒斯、玛丽·芳登和鲁斯·雅各布(现为马洛 伊)领导。人们对情商竞争力的兴趣越来越大,他们研究了几千名公司主管 的经营表现和领导风格,我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写成名为“领导风格”的报道 文章,该文载于《哈佛商业评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创造有赖于团队合作。因此耶鲁大学的罗伯特 ·斯滕伯格和温迪·威廉姆斯提出了“群商”的概念,群商反映了团队每个 成员最大程度发挥最优秀才能的总和。但决定团队实际生产力的不是理论上 的潜能,即群商,而是该团队协调合作的有效性,即人际关系的和谐度。我 最早在《情商》一书探讨了群商的相关问题,后来又从团队领导风格的角度 研究了团队的情绪机制。 《情商》侧重于介绍当时新兴学科“情感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而我 在2003年出版的《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则得益于另外一个新兴领 域“社交神经科学”的惊人成果。社交神经科学是大脑研究的一个分支,主 要研究的是人际互动时大脑的运行状况,由此引发了大脑社交神经回路的大 量发现。这些发现对于探索大脑思考中枢与情绪中枢之间的联系有着深远的 意义。 我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提到了“空闲”(常见于某些公司)以及压力过大 引致的“疲惫”(同样常见),这两种心理状态都会破坏大脑的前额区,即 理解、专注、学习和创造力的神经中枢。另外,我在本书中论述了“涌流” 这种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的认知能力达到巅峰状态,人们发挥出 最佳水平。 空闲、疲惫以及涌流三种大脑运行的状态重新定义了领导者的根本任务 :帮助人们进入并保持最佳表现的大脑状态。在与我的同事安妮·麦基和理 查德·博亚兹合著的《高情商领导》一书中,我们认为高效的领导者能够与 下属产生共鸣,双方神经系统的和谐有助于催生涌流。 最后的问题是领导者如何进一步提高情商。大脑科学发现了神经可塑性 —大脑生长和塑造的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这为我们带来了福音。本书论述 了经过系统的学习,可在事业发展或人生的任何阶段增强领导力。 每种情商模式的大部分要素可划分为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以 及人际关系管理四大类型。在这些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学习才能获 得事业竞争力,它们是判别优秀领导者的标准。 情商决定了我们学习自我管理等基础要素的潜能,而情绪竞争力反映的 是我们把情商转化为职业能力的潜能。比如要提高客户服务和团队合作的情 绪竞争力,就要具备情商的基础能力,如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但情绪 竞争力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一个人仅仅拥有社会意识或人际关系管理的 技能,并不代表掌握了妥善处理客户关系或解决冲突所需要的额外知识,只 能说明这个人具备了掌控情绪竞争力的潜能。 因此,情商的基础能力对于某种特定的竞争力或工作技能是必要但不充 分的条件。用认知能力举例,一个学生尽管拥有非常出色的空间能力,但他 可能从来没有学过几何,更没法成为建筑师,同样,一个人尽管可能具有很 强的同理心,但处理长期的客户关系却很糟糕。P3-9

作品全球销量超过8 000000册的“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最新研究成果。
认识自我潜能、获得成功的重量级好书,影响数代人!影响你一生的心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