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食物教我的50堂健康课

假食物教我的50堂健康课
作者: 白佩玉
出版社: 春风文艺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假食物教我的50堂健康课
ISBN: 978753133787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五年前,到马来西亚旅游时,吃到美味新鲜的虾子,和以往在台湾吃 到的很不一样。询问之 下才知道,养殖虾子有 “三高”——难度高、利 润高、风险高。还记得 那位养殖业者很自豪地 告诉我,他养的虾完全 不用药,是天然干净的 好虾子。我当时心想: “这很难吗?只要有良 心,应该就做得到吧!” 我女儿爱吃虾,但 有时候吃了会过敏,有 时候却不会。我请教学 者后才了解,有的人天 生对甲壳类过敏,有的 人是对“饲养过程喂饲 的药物”过敏,以虾子 来说,“保鲜剂”尤其 是导致过敏的主因。我满心期盼,或许有一种虾子能安全地让女儿吃个过 瘾。 我在台湾积极寻觅,却找不到让自己满意的厂商,也曾委托养殖户帮 我养一整池,但后来我想圆一个比较大的梦,我跟Alan说,我想自己养虾 子。Alan是个创意蓬勃、胆子够大的男人,他没有被老婆的奇想吓到。反 而笑着跟我说:“好啊!”没想到这一段人生奇妙的缘分就这样展开,我傻 乎乎地找了好朋友刘沛玉夫妻,一起到宜兰壮围租下20亩的虾池,展开我 的养虾生涯,从科技贵妇变成养虾女,正是我的写照。 我想要养出我心目中满分的干净好虾,“用良心,不用药”是我的坚 持,在我的想法里,生物都是天生天养,我想要的“无毒虾”,是可以让女 儿大快朵颐的虾,又能吃又能赚钱,当时我心想这真是个“好事业”。 只不过经历这五年来的风风雨雨,才知道养虾不像小孩子养金鱼那样 简单,而且要养什么都不放的“无毒虾”,难度真的是一开始没有想到的。 人工拔草,打造天然无毒虾池 选择在宜兰养虾,是听说这里有亲潮和黑潮交汇,这样的水域养出来 的海鲜特别受欢迎。不过在雪山隧道开通之前,交通是个大考验,我、 Alan、沛玉和她的老公墨玺,每隔一个星期,两对夫妻得轮流开车走北宜 公路,绕着九弯十八拐去宜兰看虾池。 当我们在宜兰壮围找好地点,紧接而来面临一连串的挑战。基于对环 境的保护,我坚持不用除草剂,鱼池周围的杂草,决定以人工方式拔除, 不仅费时耗工,也增加不少成本。 接下来更专业的事来了!养虾池底必须翻耕,接受阳光的暴晒和消毒, 虽然麻烦,但还是要有耐心地慢慢做。而且,我要我们的池子晒得到阳光, 因为我不想把虾子养在不见天日的室内或桶子里,感觉实在太不自然了。 再来,我们的无毒虾,要以天然的海水养殖。一般虾子用淡水养,只 要90天就可以成熟;用海水养则需要历经4个半月到5个月的成长,虽然 养殖时间越长,风险和成本就越高,但虾子的肉质较Q、较甜。 养虾池的水源必须稳定而干净。宜兰以往也是个养虾十分密集的区域, 但大多以抽取地下水的方式养殖,但因临近海边,所以地下水的盐度很高, 而且超限抽地下水会造成地层下陷,水源质量也容易不稳定。请教专家后, 我们决定付出七位数以上的代价牵海水管。海水引进后还不能直接使用, 得先培养生态池。我们要模拟大海的天然环境饲养鱼类,等养出丰富的藻 类之后,才把养好的水拿来养虾,这需要时间,当然代价是花更多钱。 一个池子可以投放多少虾苗,是需要计算的。有位热心的养虾阿伯告 诉我,1亩地要放人150万~200万尾的虾苗。之所以要放这么多,是因为 在收虾之前,得历经三道关卡: (1)从苗场到放人池中,大约会报废二 成; (2)从适应水质到第一次春夏之交,水温会上升,很多虾子熬不过; (3)虾子长大必须换壳,每15天就换一次,每次要1~2天,这时所有的 虾子聚在池中央,万一不小心被其他同伴刺到,虾子就会生病,甚至死掉。 唯有熬过这三关,健康的虾才能被收成。 但几经思考后,我决定改变做法,把虾苗数大量减少到70万尾,给虾 子更理想的生长环境。尽管收虾量大减,虾的存活率和质量却大大提升。 这个乍看简单的决定,却是我摸索好多年,才找到的心得。 除此之外,还要研究水质稳定的监控、收虾步骤和速度、冷冻和包装、 如何建立消费平台等,这些我从来没想过的环节,竟一一浮现,变成我这 五年来日思夜想的事。 养虾过程的连环失败,是我们成长的养分。我们写下一套标准作业流 程(soP),希望错误不要重复再发生。然而生命是奥秘的,以往的成功经 验,不保证下一次还会成功。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变的,例如我们坚 持养虾的饲料一定得是国际认可的饲料商所制造,所以选择通过HACCP 检验的厂牌(通过的厂商才能销到欧盟)。 但也有些事情是瞬息万变的,好比虾池每天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无法一 成不变,随着气温、日晒时间的变迁,必须随时做调整,若拘泥于某一个 标准值,简直是死路一条。 历经无数次的失败,我从养虾过程体会到“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有 变化也绝不能情绪化”,把不对的方法修正,其他的事只能说“强求也没有 用”。现在大家已经有了默契,懂得敬畏天,维持天生天养的态度,接受上 天的结果。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