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作心理学(畅销3版)

微动作心理学(畅销3版)
作者: 隋岩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5.92
折扣购买: 微动作心理学(畅销3版)
ISBN: 9787509383520

作者简介

隋岩,知名作家,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获得应用心理学学士学位。代表作有《心理的故事》系列、《变态心理学》系列、《心理学与你》《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与人生》《缺失的心理课》《小清新心理学》《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史》《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史》《美国联邦调查局秘史》等。

内容简介

来自半兽人时代的身体语言 托尔斯泰在他的长篇小说《怪人》中有这样的描 述:“当人们还过着半野兽似的生活时,他们总是打 着手势,发出一些声音,做出表示危险或好感的信号 ……这些手势的作用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并且从声音 中产生出词汇,最后才产生出有联系的人类语言。” 按照托尔斯泰的说法,在人类获得语言之前,处 在半兽人时代的人类祖先们是用手势、声音、肢体动 作等身体语言交换信息、进行交流的。由此我们可以 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时间是在远古时代,背景是原始 丛林。生活在其中的类人猿还没有学会直立行走,更 没有发展出含有语义的声音,即语言。他们在大树和 灌木之间活动,用伸一只胳膊或者发出一段高声的叫 喊的方式呼朋引伴。 一个人对同伴做了一个招手的动作,对方没理解 他的意图,接着他不停地招手,直到对方来到自己身 边,他才停下来。如此反复多次,招手和“请你过来 ”联结到一起,从此之后,小伙伴们用招手的方式呼 唤对方。声音也是如此,第一次出现时,一定有一方 困惑于发出声音的人的意图,但经过反复使用,某一 音调的声音就具有了特殊的含义。比如,遇到危险时 ,用一种低沉的、浑厚的声音震慑敌人,告知对方“ 请勿靠近”。 不管是肢体动作还是声音,和具体的含义联系在 一起后,沟通变得方便起来。最开始,人类始祖发出 的声音和咿呀学语的婴儿所发出的一样,即使这样, 他们也能方便地交流,好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 都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至于身体语言到底是从什么时候正式成为人类沟 通、交流的一部分的?今天的研究者还没有找到确切 的答案,有人认为是遗传基因决定了身体语言,有人 则认为是环境决定的,持辩证法观点的人则将遗传和 环境结合在一起,认为它们共同决定了身体语言的出 现。 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是最早研究身体语言的科 学家之一,他研究的是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受当时盛 行的遗传决定论的影响,达尔文认为灵长类动物的表 情是天生的,即受遗传的支配。一位德国科学家艾伯 菲尔德发现,孩子天生就会笑,即使是天生失聪或者 失明的孩子也具有微笑的能力,好像那根本就是不需 要后天学习的本能。 沿着达尔文这条线索,现代心理学家也着手研究 了人类表情。美国心理学家艾克曼等人研究了不同文 化环境中的人类表情,发现了人类基本的情感反应。 面对愉快、悲伤、蔑视、愤怒、厌恶、惊讶、恐惧这 几种情绪时,全世界人的表情反应都非常相似。 不管是亚洲的黄种人、非洲的黑种人、欧美的白 种人,还是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部落族人,他们竟然 有着相似的表情。正因为肢体语言能够被全世界的人 接收,无声时代的电影,比如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表演 ,才能受到亚洲、欧洲、美洲的人们甚至非洲土著人 的欢迎。这似乎在说明,在猿猴进化到人的过程中, 世界各地的进化过程是同步的,至少在表情这一维度 上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证明了人类表情的一致性,但是没法证 明人类的肢体动作具有一致性,实际上,世界各地、 各国、各民族的肢体动作本来就是不一样的。肢体动 作受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不同文化的肢体动作 出现巨大差异,甚至完全相反一点都不稀奇。(P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