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札记

讲学札记
作者: 口述:钱穆|整理:叶龙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讲学札记
ISBN: 9787550228207

作者简介

  钱穆(1895年-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内容简介

近八百年来,学术上有程朱陆王之争,有汉宋之 争,而所 争均以朱子为中心。陆王反朱子,然并未触及朱子之 真面貌;汉 学家反宋学反朱、亦未能说出朱子真相。黄梨洲、百 家父子及全 祖望三人完成《宋元学案》。然黎洲属王学,其讲述 朱子便有所偏; 全祖望亦偏于陆王,故《宋元学案》乃以陆王立场反 朱子者。学 者苟单从《宋元学案》来了解朱子,便难免有所偏。 学者如单从陆王研究理学,便不能了解朱子;然 如本朱子 立场来反对陆王,亦非是。盖朱子讲学在前,本不为 反陆发也。又 如站在朱子或陆王一边来看宋学,亦不能得其全,学 者不可不注意。 王阳明讲良知,并非讲大学;刘蕺山讲诚意,亦 非讲大学。 我所谓讲义理,不必兼讲考据者在此。 近两日胃疾,卧床读崇祯时僧人释梦华《逆言》 ,书中批 评儒道各家如庄老孟子及宋明理学诸家,皆甚佳,彼 以佛经观点 批评儒道,唯不限于某宗,评得语语中肯,实为一读 通佛经及诸 家学说之大哲通人。吾人如读通中国书,以之评核西 方学说,亦 无不可。 学者苟欲懂得王学,须先读《阳明年谱》,不当 先看《传 习录》;阳明如不早死,可能有王学之第四步、第五 步之转变。 江右王门所讲,其有道理。 学者如欲学阳明良知学,首当从自己日常生活悟 起,空言 无益。 阳明之学非不可讲,然甚难普遍提倡。吾人苟欲 研究阳明 学问,须先了解其生活历程。清儒讲阳明学者,吾最 喜李二曲。 二曲著作亦多。如欲了解阳明,当先读其年谱,再读 其诗文,继 而读《传习录》,则能了知阳明一生及其学术精神所 在矣。如读 李二曲书,亦当本此意寻之。 苟能精读一书,自能启发自己之识见聪明。朱子 教人首先 读《大学》;阳明开始亦读《大学》;王心斋成学前 无师友,平 时只看《大学》一篇。 王心斋乃自极穷约中体验得人生真谛者。 讲黄梨洲思想渊源,特须注意刘蕺山,因两人实 有精神相 通之点,此点唯章实斋说得最明白。 余最喜黎洲《明儒学案》之自序。 桐城派自居为得宋儒义理之传。曾国藩师法桐城 ,其所讲 人生大道理,均散见于其所作文章中。 《说文解字诂林》一书中,并无义理可言。“训 诂明而后 义理明”一语,非是。 每一个民族,均有其人人必读之书。自朱子起, 六百年来 人人必读之书为四书。《论语》、《孟子》为我国两 千年来必读书。 《大学》、《中庸》则为六百年来所定。余意《庄子 》、《老子》 亦当为必读书,固儒道两家已有两千年历史,对中国 文化影响最 深最久。 朱子定《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为四书。 四书固当读。余意今日人人当必读《论语》、《孟子 》、《庄子》、 《老子》四本书。姑名之日“新四书”可也。 中国人之道理,万变不离其宗,均包含在《论语 》、《孟子》、 《庄子》与《老子》四本书中矣。 《庄子》有三十三篇,此书最难读。如能读通此 书,其他 书亦易读了。故读《庄子》可训练读古书之能力。 余自十岁至十二岁爱看小说,如《水浒传》,亦 兼看金圣 叹之注。余十七岁读《庄子》。读古书一定要兼看注 。郭象①注《庄 子》最有名,但仍不易懂。清王先谦有《庄子集解》 ,亦可看。 中国佛家多读《庄子》,并有高僧作注。 余四十岁后作《庄子纂笺》,所引各家注凡三百 家。历时 两年完成。 庄子为战国时人,与孟子同时,惟孟、庄未曾晤 面。孟子 在政治上与各国关系多;庄子则少。最著者,庄子曾 由好友惠施 介绍见过梁惠王。此层,余在《先秦诸子系年》中已 有详述。 余在香港,于一九五三年用白话撰《庄子小传》 ,述说庄 子事迹,自认系惬意之作。 《庄子》共三十三篇,由晋郭象编纂成书。郭象 以前,人谓《庄 子》有五十二篇,但流传仅得三十三篇。计《内篇》 七、《外篇》 十五及《杂篇》十一。 《庄子》一书,其书名非著作者之名,乃学派之 名称。因 古人胸襟阔大,讲公理而不计个人名利。凡庄子弟子 讲述乃师道 理,或后学者发挥庄子之思想,均全并辑人《庄子》 中。《内篇》 始为庄子自撰;《外篇》为他人所撰;《杂篇》则为 零碎未成篇 之文。欲辨《庄子》一书之真伪,比较复杂。因书中 有庄子亲撰者, 有非庄子亲撰者;其中作品之撰成亦有早有迟。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