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简介
如果我们问一个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他 很可能答不上来。事实上,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 ,*鲜有人想要找到它的答案。尽管自人类诞生之时 ,这个问题就已经存在;尽管今时**,还是有人在 质疑“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但大多数人也只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才会如此。假如 生活风平浪静,前途毫无障碍,谁都不会产生这样的 疑惑。而事实上,我们在*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无不 反映着我们赋予生活的意义。如果仔细观察一个人的 言行举止,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人对于“生活的意义” 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而他所有的立场、态度、行为 、表达、举止、志向、习惯、个性等都是与这个“意 义”一致的。他的言行举止构建在他对生活意义的理 解之上。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反映着他对外部世界以 及内在自我的认知与判断,他会认为“我是这样的我 ,宇宙是那样的宇宙”,而这便是他赋予自己以及生 活的意义。 每个人对于生活意义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正如前 文所说,在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理解当中,可能也包含 着千千万万种错误。没有哪种理解是**正确的,但 对于任何一种理解,只要于生活有益,就不算是错误 的。世间所有的意义都在“**正确”与“**错误 ”这两点之间来回摆动。不过,就算有无数种“意义 ”存在,我们也还是可以通过比较,从中辨别出哪些 *有效、哪些*合理、哪些是相对*准确的。在这个 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那些“相对较好”的意义都有着 某种共性,而那些“相对较差”的意义则同时欠缺着 什么。这是一种衡量“生活意义”的科学方法,借助 这一方法,我们会分辨出生活真正的意义所在,只要 找到了这个关系全人类的问题的答案,我们也就找到 了面对现实的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真正的”意 义,是基于人类的存在和目的而言的,是一种特定范 畴下的“相对真理”。除此之外,我们可以认为这个 世界上再没有其他所谓的真理,而某些真理即便存在 ,也与人类无关。我们可能从来都不会觉察到它们的 存在,*犯不着去探讨它们的意义。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存在着三大制约。这些制约 构成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并且直接引发了生活中各式 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无处不在,令我们避无可避。 而每个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就体现了他对生活意义 的不同理解。 **个制约就是,我们必须且只能生活在这个小 小的星球(地球)上。我们必须在这个资源有限的星 球上谋求生存和发展,所以,无论是为了个人的生活 还是种族的繁衍,我们都必须努力强化自己的灵魂和 体魄。这是一个谁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和挑战。无论我 们做什么,其本质都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也都是对 人类生存现状的解答。我们的行为说明了我们认为什 么是必须的、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可能的,以及什 么是我们所渴望的。所有的答案都是基于这样的事实 ——我们都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的发展则*到地 球资源的客观限制。 生命是脆弱的,而我们的居住环境又是不稳定的 。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为了自己的生活,也为了 全人类的福祉,我们必须找出一些既富有远见又切实 可行的答案。我们要像解数学题一样,努力演算直到 找到正确答案。要想把题目解开,随便应付或者乱写 乱画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不断尝试,而每一次尝试 又必须有理有据。我们可能无法一步到位地找到** 答案,但是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够无限接近那个正确 答案。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寻找*好的答案,而每一个 *好的答案又都必须基于同样的前提,即我们依附于 地球,我们的命运必然与这个星球带给我们的福祸紧 密相连。 P10-12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一书中大量探究了人生*根本的问题,如我们的家庭环境、自卑情结及两性关系平等重要问题。他指出,青少年时期是完整人格、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自卑。唯有正确理解生活,真正认识“生命的真正意义”,并懂得合作的价值,才能实现从自卑走向**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