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神之泪

爱神之泪
作者: (法)乔治?巴塔耶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3.70
折扣购买: 爱神之泪
ISBN: 9787305223693

作者简介

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1897—1962),法国哲学家、评论家、小说家,博学多识,思想庞杂,其作品涉及哲学、伦理学、神学、文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巴塔耶的思想上承尼采、克尔凯郭尔、萨德的批判倾向,下启20世纪后期法国诸家思潮,对福柯、德里达、波德里亚等人的影响尤深,颇具反叛精神,被誉为“后现代思想策源地之一”。

内容简介

第二部分:终结(从古代到现代) Ⅱ.基督教时代 2. 情色在绘画中的重现 中世纪在绘画中赋予了情色一个位置:它把情色流放至地狱!这一时期的画家为教会工作。而对教会来说,情色就是罪。绘画只能把情色引入一个方面,那就是审判。只有地狱的再现——只有罪恶的令人厌恶的图像——能够为情色提供一个位置。 从文艺复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甚至在中世纪的形式遭到抛弃之前,自艺术爱好者购买情色作品的那一刻起,事情就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德国。那时,只有最富裕的人才有钱定制世俗绘画。版画没有那么昂贵。但版画的费用也非所有人都担负得起。 这些限制不得不被考虑。那些绘画——或那些版画——给出的激情的表达是扭曲的。那些绘画和版画不像中世纪的图片一样引起普遍的反应,民众的反应。但民众本身已服从激情的暴力:暴力能够在一个被稀释了的世界里运作,从中就浮现了那诞生于黑夜的艺术。 无疑,我们应当考虑这些限制。那些绘画——或那些版画——给出的激情的表达是部分地扭曲的。那些绘画和版画不像中世纪的图片一样传达了一种共同的情感。然而,激情的暴力就在这种诞生于宗教世界之黑夜,诞生于幸存之世界的情色艺术里运作,那世界虔诚地诅咒一切肉体的作品……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ert Dürer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巴尔东?格里恩(Baldung Grien)的作品再次回应了这白日的不确定性。因此,它们的情色价值在某种意义上令人心碎。它没有在一个轻易打开的世界里得到肯定。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道摇曳不定的,甚至严格地说,狂躁不安的光芒。的确,克拉纳赫的裸体贵妇的巨大帽子回应了一种对挑逗的痴迷。今天,我们变得如此轻浮,以至于我们不禁对之发出笑声…… 但面对他描绘的那根从胯部把受害者撕开的长锯,我们流露的就不只是一种愉悦的情感了…… 自一种遥远的、往往粗暴的情色进入这个世界以来,我们就面对着情色和施虐狂的可怕结合。 在阿尔布雷特?丢勒那里,情色和施虐狂的联系几乎不少于克拉纳赫或巴尔东?格里恩作品中的情形。但巴尔东?格里恩恰恰把情色的吸引同死亡联系了起来——同一种无所不能的、可怕的死亡图像联系了起来,但那样的死亡也把我们引向了一种充满魔力的魅惑感——他把情色的吸引同死亡,同死亡的腐烂,而不是痛苦,联系了起来。不久,这些关联消失了:样式主义将把绘画从中解放出来!但直到18世纪,一种自身肯定的情色才为世人所知:浪荡的情色。 4. 18世纪的浪荡与萨德侯爵 在18世纪的放荡法国,一种根本的变化产生了。16世纪的情色是沉重的。在安东尼?卡隆那里,它能够与一种狂暴的施虐癖携手并行。 布歇(Boucher)的情色趋向于轻盈。轻盈能够出现,只是为了给沉重开路……笑声有时也为一场大屠杀搭建舞台。但那时的情色对以之为前奏的种种恐怖一无所知。 布歇应该从未遇见过萨德(Sade )。的确,不论萨德一生迷恋的是怎样的恐怖之过度——它们构成了其书中的凶残叙事——他仍可以发出笑声。然而,我们知道,在那段把他从马德隆奈特监狱押到皮克普监狱的旅程途中——如果不是热月政变,这段旅程的终点会是绞刑架——萨德有过短暂的停留,并厌倦了眼前大革命的斩首场景……可萨德自己的生命——他在监狱里待了三十年,但他特别地用不计其数的幻想来充实他的孤独:他幻想可怕的尖叫和流血的尸体。只有想象那不可容忍的事情,萨德自己才忍受了这样的生命。在萨德的狂躁中,有一场爆炸的对等物:既把他撕碎,又无论如何令他窒息。 5. 戈雅 萨德的孤独的悲伤所敞开的难题,不能用一种只是玩弄词语的令人厌烦的努力来解决。唯有性情每每回答了人类生命的终极问题。唯有鲜血的流动回应了克服恐惧的可能性。每当回答在性情的突变中被给出时,那只意味着性情的突变。严格地说,我已从萨德的语言中提取了一个暴力的运动(但萨德的晚年使人认为,死亡临近之际,他陷入了阴沉的倦怠)。 问题没有把一种合理的观看方式同另一种不合理的方式对立起来。它把相互矛盾的神经状态对立起来,那些状态最终只能由镇静剂或补药来疗治…… 问题仍在我们身上引起阵阵刺痛。只剩一种可能:用一个消沉恐怖的典范来对抗狂暴的典范。萨德和戈雅(Goya)大约生活在同一时代。萨德,身陷囹圄,有时狂怒至极;戈雅,失聪了三十六年,被困于绝对耳聋的牢笼。法国大革命激起了两人心中的希望:他们都对以宗教为基础的旧制度怀有一种病态的憎恶。但一种对过度痛苦的迷恋特别地把他们统一起来。戈雅没有像萨德那样把痛苦和淫乐相连。然而,他对死亡和痛苦的痴迷包含了一种近乎于情色的痉挛的暴力。但情色在某种意义上是条出路,是恐惧的一个可耻的出口。戈雅的梦魇,如同他的失聪,禁锢了他,以至于从人的角度上,说命运更为残酷地禁锢了萨德或戈雅是不可能的。无疑,萨德在心智失常之际,依旧有人的情感。至于戈雅,他在其版画、素描和绘画中抵达了彻底的精神迷乱(而的确没有违背任何法律;此外,萨德大体上仍有可能处在法律的限度内)。 ★ “爱欲与死亡的大师”乔治?巴塔耶临终之作,继《色情》《色情史》后乔治?巴塔耶关于色情的又一力作,一部另类“色情史”。 ★在诗性的沉醉和神圣的迷狂中,探索欲望的真谛,借艺术之光,揭露爱欲的面容,揭示爱与死、色与苦、笑与泪的同一性。 ★ 配200余幅图片,图文并茂,异趣纷呈。 ★装帧由屡获“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极具收藏价值;内文正文双色印刷(象征爱欲的红色+象征死亡的黑色),辅文精选柔情粉色纸,给人绝妙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