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90.00
折扣价: 49.50
折扣购买: 敦煌壁画漫谈
ISBN: 9787572600289
常书鸿(1904—1994),著名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我国敦煌学的奠基者和敦煌文化事业的开创者,被誉为“敦煌守护神”。1927年赴法留学学习油画,作品屡获大奖,并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因在书摊偶遇《敦煌石窟图录》,决心放弃巴黎的舒适生活,回国投身敦煌石窟保护工作。1942年参与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1949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文物局顾问、甘肃省文联名誉主席。
《漫谈古代壁画技术》 我国古代壁画的制作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变。 现存的汉代壁画仅有墓室壁画,近年先后出土的有辽阳北园、辽宁旅顺大营城子、河北望都、山东梁山等处。把画画在涂有石灰的石壁或砖壁上,有些是先涂了一层带麻筋的泥土之后,再上石灰,底壁都是石灰的白色,壁画就直接画上去。 晋和北魏的壁画,可在新疆克孜尔和敦煌早期石窟中见到。一般底壁都用草泥做底层,表面再抹一层麻筋或芦花混合的细泥。有几个洞窟的壁画用土红直接在泥壁上画了草稿,然后再上色。从已被风沙剥蚀了的墙壁来看,一般泥土画壁连胶也没有上。 隋唐壁画见于墓葬和新疆克孜尔、吐鲁番及敦煌莫高窟等地石窟。一般都涂上蛋壳般厚的白垩,也刷上胶。作画时先在白描纸上依轮廓图样刺小眼做成粉本,用带颜色的粉色如土红扑在粉本上,在壁上印下画稿,然后描线和着色。 五代时敦煌最显著的是画在窟外的大幅露天壁画。底壁用较厚的一层石灰、细沙和麻筋混合而成,颜色至今保存犹新,一般五代和北宋的壁画作法与以前没有什么两样。 元代壁画,以敦煌莫高窟第3窟为例,壁画呈泥土色,而且显露出颗粒较粗的沙粒,色彩有用水笔烘染的迹象,可能是属于湿壁画的一种类型,现在正在研究。 明代壁画,一般底壁加工精细,混入麻筋密度较大,在平滑的壁面上涂上白垩,从法海寺壁画来看,白垩上还涂有一层较浓的矾水和胶。这个时期的壁画烘染技术,差不多与湿壁画一样,可以运转自如了,这是中国壁画制作上的一个革新步骤。(中国壁画的制作特点P63-64) 《敦煌飞天》 飞天,是浪漫主义思想方法与创作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是古人最善良、最美丽的理想憧憬的进一步飞腾与升华,而敦煌则是飞天的荟萃之地。莫高窟492个洞窟中,有270多个洞窟绘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其中仅第290窟就有154身各种姿态的飞天。盛唐第130窟中有身长 2.5米的飞天,也有不到5厘米长的飞天。这些飞天图像,不受造像度量经的约束,千变万化的姿态,随意画在洞窟内较高的壁面。她们被画在窟顶藻井图案的四角、藻井中心部分、藻井垂幔的四周、佛龛顶部、佛说法图上方、佛故事画的上方、窟壁上部周边等处。飞天飘游在西方净土变的上空,穿行在楼阁门扇窗框间、佛说法的背光中。她们配合整窟壁画,起到装饰美的作用,丰富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意境。 敦煌早期的飞天绘画,代表了艺术匠师们摆脱了汉魏以降传统礼教的束缚,驰骋他们的幻想力,是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伟大的创作。“飞”表示他们精神的解放,是早期艺术风格的特征。豪放的笔力,对比的色调,在行云舒卷、流水有声的画面上,倾吐了千百年被压迫、被屈辱、被歧视的敦煌古代无名画工们发自内心的呼声。 北魏时期的飞天,可以明显地看出两种风格。一种仍保持浓厚的西域风格,笔触粗健豪放,体态野犷简单。在大红底子上着灰(这种灰色是银朱混合色年久所变的)、石青、石绿、黑、白等色烘染。另一种显然是从中原传来的风格,飞天脸形修长,飘带尾部锋利如削,飞行动作虽然加强了,但是不能轻盈自如。还有一种画在背光中的飞天,她们配合背光向上趋热的火焰,一身接一身地向上飞翔着。(P93-94) ◎零门槛的敦煌文化入门指南 如何临摹壁画? 莫高窟中究竟有多少幅飞天? 壁画中的古人是怎样生活的? …… 臻选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壁画珍品 娓娓道来画里画外的动人故事 ◎关于作者,没有人比常书鸿更懂敦煌 他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他是敦煌研究院创始人 他是敦煌学奠基者 他是与张大千、徐悲鸿同时代的著名画家,临摹过数张敦煌壁画 他使远在西北边地的敦煌石窟逐渐为世人所知 半个世纪,一万八千多个日夜,他与敦煌共命运 ◎常书鸿之女常沙娜主编,延续对敦煌的守护与传承 常沙娜教授历时20余年,爬梳、集结常先生散见于数百种图书、报纸、期刊、内部资料中有关敦煌文化的文字,成此一套“敦煌三书” 完成对父亲弘扬敦煌的承诺,唤醒更多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敦煌研究院倾情提供多张珍藏洞窟图片,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全彩印刷,品质装帧,宜收藏,宜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