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让时间苏醒

音乐让时间苏醒
作者: 【阿根廷】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Daniel Barenboim
出版社: 中译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85
折扣购买: 音乐让时间苏醒
ISBN: 9787500169710

作者简介

作者: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年11月15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以色列著名钢琴家、指挥家,也是我国著名钢琴家郎朗的老师。他7岁首次举行贝多芬作品独奏会,1951年随家移居欧洲,1952年定居以色列。曾获得过许多荣誉,1958年贝多芬奖、1963年帕德雷夫斯基奖、1982年贝多芬学会奖等。?巴伦勃伊姆还是一位语言天才,能说流利的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希伯莱语。 译者:王歌群,旅美男高音歌唱家,山东艺术学院声乐教授,?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歌剧中心,两次入选美国旧金山歌剧院歌剧中心,应邀进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攻读并获得歌剧表演硕士研究生学位。曾两次荣获旧金山歌剧院职业奖金,美国李氏基金会奖金。曾在北美、欧洲、南亚等地举行过多场独唱音乐会,并多次与美国旧金山歌剧院、洛杉矶歌剧院、费城歌剧院、康乃狄克州立歌剧院等歌剧院合作演出。

内容简介

一场音乐会的开始比一本书的开始更特殊。也可以说声音本身比语言更特殊。一本书中充满了人们的日常用语,日复一日地用来解释、争辩、请求、激发热情、讲述真理或谎言。我们的思想在语言中成形,所以纸面上的字眼肯定会跟脑海中的字眼形成竞争。音乐之所以跟更广泛的世界有更多的联系,恰恰是因为它那模棱两可的本质:它同时存在于世界之中又置身于世界之外。 在今天的世界里,刺耳的音乐无处不在:饭店里、飞机上……而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给音乐带来了巨大的阻力,使其难以真正融入我们的生命中。没有任何一个学校可以取消语言、数学、历史的课程,但是音乐的学习依然经常被彻底冷落,虽然音乐中包含了上述课程的诸多方面,甚至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课程。 这不是一本专门写给音乐专业或非专业人士的书,而是写给那些有好奇精神的头脑,这些头脑希望探索音乐和生命的并行空间,探索会思考的耳朵所听到的智慧。这不是为那些从小就受过高级音乐训练的音乐家保留的特权,它不是象牙塔,也不是为有钱人预留的特权;我会主张这是培养聪慧耳朵的基础。正如我在 以下篇章“听见和聆听”中解释的那样,我们可以从音乐固有的架构、原则、还有法则中学到关于生命的种种,不论是听众或是演奏家都能够有所体会。我在这本书中讨论的很多题目已经占据我的头脑几十年,也是我将近六十年的表演、教学和思考的结果。我在我的第一本书 《生活在音乐里》—— 一本有些自传性质但并不是自传的书中,就开始展开了这方面的一些探讨。在另外一本我跟爱德华·萨义德合写的书《平行与相悖》中,我们一起探索了音乐和社会的关系。2006年秋当我应邀在哈佛大学诺顿演讲系列发表演讲时,我便自 然而然地利用这个机会更深入地对音乐和生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拓展。本书便是这些思考的延伸。 ...... 我非常坚定地相信用语言来讨论音乐是件不可能的事。实际上对音乐的定义有很多,我认为这些定义仅仅描述了一些人对音乐的主观反应。对我而言,对音乐真正准确而客观的定义是意大利伟大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费卢西奥·布索尼所述的:“音乐是带有声响的空气。”这句话实际上既解释了音乐的所有,又相当于什么都没说。叔本华则认为音乐是关于世界的一个理念。如同在生活中一样,在音乐中我们能表述的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反应和认知而已。我想要探讨音乐,只因相比起困难性而言,不可能性总是更加吸引我。若是有任何意义可言,挑战不可能从本质上来讲是一场探险,它能给予我鲜活的感受,这对我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更让人兴奋的是这种探索的失败不仅可以被忍受,更是在预料之中。所以我要来尝试这种不可能,总结一下这些不可言传的音乐内容和生命内容之间的关系。 音乐,归根结底不就是一系列优美声音的组合吗? 约翰·洛克于1692年发表的《对于教育的思索》在很多方面极具超前思维。他论述道:“音乐跟舞蹈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好的器乐演奏能力被很多人认为极具意义。但很多年轻人在浪费了宝贵时光后只是学到了一点平庸的技术;而且音乐聚集了一些怪人,这让很多人觉得最好不要追求音乐。我接触到的才华横溢的人很少是因优秀的音乐素养而备受尊重和赞扬的,所以我把音乐在可选择的众多事业中排在最后。”今天,当我们考虑教育意义时,音乐仍然经常被放在最末位。音乐那纯粹的能量和说服力为人们提供了忘却日常生活与琐碎的强大工具,但音乐仅仅是赏心悦耳、激动人心的吗? 大多数人自然喜欢在忙碌工作一天后回家放点音乐来忘掉一天中的烦恼,但我认为音乐也给予了我们另外一种更有价值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音乐来认识自己、 认识社会与政治——总而言之,认识人类。先于约翰·洛克将近 2000 年的亚里士多德把音乐放到更高一些的地位。他认为音乐对年轻人的教育来说能做出颇有价值的贡献:“我们对音乐的追求不仅是为了减轻过去的痛苦,同时也提供了娱乐。”谁能说这不是一个高贵的原因? 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可以模仿愤怒和温柔、勇气和节制,以及一切相悖的性质和其他品性特征——它们毫不违背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因为人们的灵魂在聆听音乐表达的 种种特质时会发生蜕变……这些足以说明音乐有力量塑造我们的性格品质,所以音乐应该被融入年轻人的教育当中。 该书由国际当代最伟大的音乐家、艺术家之一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带你走进音乐的殿堂。作为世界著名钢琴家、指挥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的传奇人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巴伦博伊姆年少成才,通晓七国语言,有着极深的艺术造诣和知识量,他也是我国钢琴家郎朗的老师。在他的舞台合作者中,不乏阿格里奇、祖宾·梅塔、内田光子这样花钱也很难请到,就是请到也很容易放鸽子的超一流大师。这不是一本关于音乐的论文,而是能够让我们与当代最杰出的音乐家建立联系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