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4.85
折扣购买: 烟雨任平生--品读苏东坡
ISBN: 9787553809946
盖龙云,1958年7月生,山东省莱阳市人,原广州军区某部少将,军事学硕士,公余热心苏东坡与宋史研读。作者历时数年,剖析了苏东坡的生命历程,分析了其治国理政的思想,打开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翻开这本书,一个真实立体的苏东坡跃然纸上,苏东坡传奇的一生,如在眼前。
宋代科举制度分为三级,首先是各州郡、开封府、国 子监的考试,称为发解试;其次是礼部的省试,合格者称 为奏名进士;最后是御试,也称殿试或廷试,即由皇帝亲 试。参加省试的人数一般数千人至上万人不等,于正月开 始(锁院),三月出榜并进行殿试。省试由礼部主持,考 试场所称为礼部贡院,负责的官员主要有知贡举(主考官 )、同知贡举(副主考)、封弥官、誊录官、点检试卷官 、参详官、监门官等。宋代科举考试组织是很严密的,考 生上交考卷后首先由封弥官把姓名、考号等遮封编上密码 ,而后交由誊录官将考卷重抄下来,送点检试卷官评卷, 再送参详官初评,提出评定意见,最后交由主考、副主考 共同商量确定成绩名次。所有这些完成后,才开启密码核 对考生身份。 宋仁宗嘉祐占元年(1056)五六月间,苏轼与父亲苏 洵、弟弟苏辙来到开封,秋天与弟弟一起参加了开封府解 试,二人皆中,都取得了省试资格,苏轼还得了第二名。 之后兄弟二人便投入了翌年春天省试的准备之中。这年的 省试,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任知贡举,龙图阁直学士梅 挚、翰林学士王珪、知制诰韩绛、集贤殿修撰范镇等四人 任权同知贡举,国子监直讲梅尧臣任点检试卷官。这一年 苏洵的老朋友、益州(今四川成都)知州张方平升任三司 使(相当于分管财政的副总理)也来到开封。苏家父子常 到张家求教指导,张方平也常出题让兄弟二人做作业“热 身”,并很是看好他们。张方平对苏洵说:“你这两个儿 子都是天才,老大机敏聪明很可爱,老二严谨稳重,说不 定成就超过老大。” 苏轼这篇参加省试的文章,获得了众考官一致好评。 当时,首先是点检试卷官梅尧臣阅后大为惊喜,立即拿给 欧阳修看,欧阳修看后也大加赞赏。欧阳修是个严于律己 的正人君子,本准备将这名考生判为第一名,又一想,此 文很像弟子曾巩的风格,自己是主考,如果自己的弟子得 第一,别人怎能不说闲话啊?于是他将此卷判为第二名。 这次省试最后录取八百七十七名进士,李实获第一, 苏轼得第二。 此文中,苏轼主要论述了要以忠厚之心量刑施赏、以 道德风化天下的思想。文章不长,但思想深厚,语言流畅 ,足可看出苏轼的与众不同。第一,他读书用功,用典娴 熟灵活。此文中他讲了一则“皋陶三次说杀人,尧帝不让 杀”的故事,其实是他杜撰出来的。据记载,当时欧阳修 看了此文后,想了半天也没能想起有这样一个故事,他只 好当面问苏轼。苏轼说:“在《三国志·孔融传》注中。 ”欧阳修就回去查,查了半天也没有。又问苏轼:“《三 国志·孔融传》注中没有啊!”苏轼笑着说:“老师啊, 我知道当年孔融编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孔融和曹操 聊天,说当年周武王伐纣克商后,将美女妲己赏赐给了周 公。曹操非常惊讶,问:‘此事出自哪本书?’孔融说: ‘我们灭了袁绍,你不是将袁绍身边的一个美女送给了你 儿子曹丕吗?照此推论,当年周武王和周公不也可以这样 干吗?这还用史书记载吗?”’苏轼说完对欧阳修说:“ 尧帝与皋陶‘三杀三宥之’的故事,我也是学孔融推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