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地名考(上下新校本)/钱穆先生全集
作者简介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内容简介
岂有熊在豫,湘在楚,而可一言以蔽曰「登熊湘」乎?索隐云「顺阳、益阳二县东北有熊耳」者,考顺阳故城,今浙川县东。汉志熊耳山出三水,洱水其一。今洱水源出内乡县之熊耳山,内乡东北接南召境。索隐盖谓齐桓登熊耳山当在比。今索隐此条必有误字,盖俊人妄加「益阳」字,以此熊耳即熊湘,遂以为在长沙之益阳耳。今考「襄」、「相」声义皆通,楚人所谓湘江,即今之襄水,并不在湖南。而齐桓登熊耳,则尚不如索隐所说。屈完谓:「楚方城以为城,江、汉以为沟。」方城在叶县境,若齐师已踰叶,当直趋南阳、新野,无缘迂道而至内乡。盖召陵不在今南召,而在今郾域。熊湘山当在叶县东北襄城境。襄城,王莽更名相成。此「相」、「襄」可通,而此地可有「湘」名之一证。又楚策庄辛说楚襄王:「祭圣侯南游高陂,此陵巫山,食湘波之鱼,抱妾拥嬖,驰骋高蔡之中。」高蔡即上蔡也。汝水自襄城东南流至上蔡,此必汝水有「湘」名矣。此此地有「湘」名二证也。然则熊湘正当在今襄城县境。庄子谓「黄帝游襄城之野,而七圣皆迷」。今襄城县南五里有首山山脉,迤逦直接嵩、华,旧说黄帝所游,疑即熊湘,而彼人迷失其名耳。齐桓南伐至召陵,而登此山,池望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