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之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传)

奥匈之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传)
作者: 龙焰|总主编:宋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30
折扣购买: 奥匈之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传)
ISBN: 978756804715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克里米亚战争还有一个深远的影响:神圣同盟的瓦解 。奥地利背叛了俄国,普鲁士对老朽的奥地利帝国深恶痛 *。 随着欧洲各国进入工业革命之后经济迅猛发展,普鲁 士发现仅仅在德意志邦联中,参差不齐的税率已经成为经 济发展的障碍,也成为德意志各国对外发展的阻碍。 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要求德意志**的统一 。奥地利和普鲁士都要求按照各自的利益解决德意志统一 问题。奥地利希望建立以哈布斯堡王朝为中心的一个从北 海到地中海的大德意志;普鲁士则主张建立以普鲁士为首 的德意志联邦**,把奥地利排除在外。 1834年1月1*,德意志关税和商业同盟(简称“关税 同盟”)生效,到1852年,除奥地利和个别地区外,其他 所有各邦都已相继加入关税同盟。 1862年9月,时任普鲁士驻法公使的俾斯麦被召回国 ,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他为国务大臣与临时内阁首相。9月30 *,俾斯麦**次出席议会预算委员会,就发表了一篇激昂 的即席讲话,声称“普鲁士在德意志的地位将不取决于它 的自由主义,而取决于自己的力量。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 通过演说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 年所犯的大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他认为“ 强权是一切政治问题的决定因素”。这种认知是跟工业革 命以来普鲁士在工业与农业上的大步前进密不可分的。 俾斯麦出身容克贵族阶层,母亲来自富裕的资产阶级 家庭,他的政治生涯早期比较保守,中期转变为主张由普 鲁士掌握领导权、一定程度上满足资产阶级利益的德意志 统一论者。 1848年革命之后,欧洲的形势十分有利于普鲁士的发 展和壮大。首先是俄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的消失,紧接着 奥地利在对撒丁的战争中失败,俄国寻求普鲁士的支持, 以对抗法国与奥地利,这都是对普鲁士的利好消息。普鲁 士逐步将自己提高到与奥地利平起平坐的地位。以经济发 展为前提,在*工科技发展的保障下,普鲁士所欠缺的, 只有合适的时机。 1863年11月,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希七世去世,他也是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君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 泰因及劳恩堡一直是争议性地区,1852年**次石勒苏益格 战争后,英国、俄国、法国、瑞典、丹麦、奥地利和普鲁 士在伦敦签订了《伦敦协议》,三个公国同丹麦国王个人 结成“共合一君制”,即丹麦国王以个人名义成为三个公 国的君主。但普鲁士与丹麦都致力于将三个公国合并进本 土。 弗里德里希七世没有后嗣,丹麦立女系继承人、石勒 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的克里斯蒂安九世为 丹麦国王,但荷尔斯泰因采用男系继承法,选择奥古斯滕 堡公爵来做王位继承人。 克里斯蒂安九世登基后立即宣布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 泰因并入丹麦。 普鲁士一直想把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纳入版图,所 以支持德意志的奥古斯滕堡公爵入主丹麦。扶持一个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