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夜

冬至前夜
作者: 贝客邦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冬至前夜
ISBN: 9787555030331

作者简介

贝客邦,生于 1981 年,浙江嘉兴人。多以社会现实、人物情感为题材创作悬疑小说。曾入围 PAGEONE 文学奖,获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已出版长篇小说《海葵》《轮回前的告别》《白鸟坠入密林》。

内容简介

楔? 子 许久不见,小月的发型有了些变化,落在锁骨位置的发梢微微外扩,带有几分少女气息。浓黄的灯光下,嘴唇表面聚起形状各异的小亮斑,显得湿润而饱满。 阿松伸出右手,用食指轻轻触碰小月的嘴唇,干燥,还有些黏腻。小月的唇上覆着一层透明薄膜。 这里是房屋地基抬高后形成的下部空间,勉强算是地下室。天花板离地仅有 160 厘米,灯泡垂得很低,光线斜切过来,勾勒出小月五官的明暗交界线。眉毛很细,末梢向上翘,和眉棱骨分开了。睫毛长得不自然,投影一直伸向泪点处。鼻翼周围的毛孔比别处大,这是洗脸过度造成的。 整张面庞皮肤紧绷,更显得下颌瘦窄,身体却比小时候丰满许多。普蓝色的毛呢大衣下是黑色连衣裙,裙摆和高筒皮靴碰在一块儿,把腿遮住了。 立冬已经过去一周了,阿松觉得她这样穿应该很冷。 阿松俯下身,鼻尖探入小月耳旁的长发,深深吸气。气流穿过发丝进入鼻腔,香气没有预想中的那么浓烈。 在阿松的印象中,小月是橘子味的。 某一天,他背着书包走在放学路上,正准备穿过荒废的农田,远远地望见小月的身影出现在农田另一头的山脚下。 距今已经有十六年了,那时小月十岁。 阿松知道这个女孩和他一样上四年级,只是弄不清在哪个班。她个子偏矮,衣服总是不太干净。上体育课时,一个女同学把她辫子上的皮筋揪下来,高高地抛向天空。皮筋落下来,总有人抢先接住,旋即又抛向天空,这个过程一直重复。她仰着脸在操场上来回小跑,好像迎接一场刚刚落下的雪。 山脚下有几棵野橘子树,阿松熟悉这个地方。小月举着一截断枝,想把树顶上的橘子打下来。但是断枝太重了,她瞄不准橘子梗的位置。 这棵橘树一点也不高,伸手就能够到最低的叶子,只是低处没有果子。 阿松走到近旁,故意踢了一脚枯叶。小月听见动静,扔下断枝转身就跑。跑出几步,想起书包还留在原地,只好再折回来。 阿松箭步一蹬,瞬间蹿到了主干的枝杈上。小月愣住了,睁大眼睛望着他。 助跑过猛,膝盖被撞得生疼。阿松缓了缓,屈膝向前一跳,凌空摘下橘子。树枝反弹上去,沙沙作响。 小月接过墨绿的橘子,用力剥了起来。橘子比小月的手大很多,她用肚子顶住了剥,橘子才不掉下去。 “不好吃的,酸得要命。”阿松忍不住替她皱眉。 可是小月吃得很专心,视线没有离开手里的橘瓤。 “ 给。”小月把最后两瓣递过来。 她的手很脏,橘络上有黑色的泥土颗粒。 啊,酸得直冒汗!阿松想吐掉,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小月说,最管饱的野果是桃子,可惜现在是秋天,村里的桃树连叶子都没了。 他们准备回家,阿松走在小月身后。小月的辫子松散凌乱,被扎住的头发还没有垂到嘴角的多。淡黄色的橡胶皮筋在后脑忽高忽低。这种皮筋摩擦大,如果直接顺着辫子捋下来,会扭结成一团,夹着扯断的头发。阿松记得那个被抛向天空的皮筋是黑色的,他在妈妈的抽屉里见过类似的款式,皮筋外面包着一层柔软的棉布。 两人在田边的小路分手。阿松放慢脚步,频频回头,直到小月在薄暮中消失。 第二天,阿松把偷偷拿出来的皮筋送给小月,顺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花生米。 “最好把花生衣搓掉再吃,不搓掉吃就不能大口喘气,否则会被吸到气管里。”阿松把妈妈的告诫讲给小月听。 从那以后,小月一天天长大,但她长得太快了,以至于让阿松觉得自己好像始终停留在十岁,他跟不上小月的脚步。 小月用别的男生给她的钱买衣服和口红,和他们在学校外的树林里亲吻拥抱,时而会像她的父亲那样酩酊大醉,而且很少出现在课堂上。阿松远远地守望着小月,心中满是惆怅。高中最后一年,小月抛下这些男生和她的父亲,离开了家乡。 阿松轻轻地抓起小月的手掌抚摸自己的脸庞,仿佛还能闻到十六年前那个橘子的味道。 现在还缺什么呢?阿松再一次打量室内。 天花板靠近角落的位置有个方形的进风口,正对着弃用多年的厨房灶台。阿松打通灶台下的地板,封住送柴口,让空气直接从烟囱进入地下室,以保证新鲜。他焊了个铁皮架子罩住烟囱口,这样就不必担心下雨进水。另一侧墙角的铝制栅格后面是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院子里那口深井的内壁,空气就是从那里排出去的。 新拉的电线用了四线制的规格,同时承载两三个取暖器也不成问题。不太满意的只有抽水马桶,这里的地表比外面的污水管低,所以必须把马桶架在50厘米高的水泥台上。这样一来,再加上马桶本身的高度,上部空间所剩无几。小月上厕所时只能低头弯腰,把自己折叠起来。 剩下的就是一些换洗衣物了,这可以逐步添置,小月喜欢什么就给她买什么。明天把书从楼上搬下来,再换个高瓦数的节能灯,一切就绪。 阿松低头走到写字桌前,打开抽屉挑选唱片。 如果一开始就播放古典音乐,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他现在要带给小月的是平静,是一入耳便能捕捉到的旋律。他挑了一张1994 年的电影原声唱片,放入马兰士 CD 机,把音量调到合适的大小。 夜幕低垂, 少女站在树林边, 手握缰绳。 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女孩, 我听到无处不在的温柔低语。 她属于另一个人, 是的, 她属于那片冥冥薄暮。 人声过后,大提琴、笛子、小提琴轮番上阵,结尾又回到钢琴上来。阿松挨着小月躺下,在心里复刻每一个音符。 呼吸的节奏起了变化,小月醒了。她蜷起左腿,连接脚踝和墙钉的铁链发出刺耳的声响。 ◎湖南卫视悬疑剧《消失的孩子》原著作者贝客邦全新长篇小说。 贝客邦凭借对小城社会的入微洞察、稳扎稳打的谋篇布局、扎实的文字功底,在豆瓣阅读上创下850万的阅读量,书均评分9分以上;两年四部纸质化,两部影视改编,堪称中国社会派推理的一匹黑马。 ◎凶杀案、失踪案、坠海案,重重迷雾背后,揭示的是:一个女人要重新开始多少次,才能逃脱被摆弄的命运? 三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案子,内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背后的真相,让人不寒而栗。 ◎来自作者的挑战:你将是上帝视角,先警察一步知道谁是凶手,那你能先一步解开诡计吗? 一辆汽车坠海,车主溺死。已知:车主没有自杀动机,也不存在疲劳驾驶;且全程有监控,行车过程中车上没有其他人,车从起点一直开到坠海。他是怎么被杀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