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寻找可燃冰/科学家大自然探险手记

南海寻找可燃冰/科学家大自然探险手记
作者: 陈惠玲|主编:刘先平
出版社: 明天
原售价: 15.00
折扣价: 9.75
折扣购买: 南海寻找可燃冰/科学家大自然探险手记
ISBN: 9787533268817

作者简介

陈惠玲(1969- ),《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热爱地球科学,长期关注我国海洋地质调查领域,曾跟随我国科考船远赴西沙群岛、南沙海域和太平洋参加海洋科学考察。2000年率先报道了中国开展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前期勘查的消息,并长期关注和报道这一领域的发展,采写的通讯《有一种”冰可以燃烧》、《以科学态度对待可燃冰调查》、《距离天然气水合物还有多远》、《点燃深海火种》等广受关注。 曾获第四届中华宝石文学奖。参与国土资源部大型文集《先行颂》、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型纪实文学作品《为祖国寻找宝藏》等创作,与康平合著长篇纪实文学《圆梦南海》。

内容简介

能源新宠儿 1998年,国际大洋钻探组织在美国东部近海的 布莱克海岭发现了具有商业价值、可供开采的可燃 冰,震动了全球地质科学界。 科学家们分析认为,可燃冰在海洋中有条件成 矿的面积约占全部海洋总面积的10%以上。因此, 乐观估算,世界上可燃冰矿藏中所含的有机碳的总 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两倍, 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 最使科学家动心的是可燃冰的热效率惊人—— 有人做过实验,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 方米天然气。真是惊人的神奇! 因此,有人大胆预言:谁掌握了可燃冰,谁就 能主导未来全球能源1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印度等国 被可燃冰这一新型能源可能带来的巨大的商业利益 乃至政治利益所诱,竞相开始了可燃冰的研究和探 索—— 美国是全球起步最早、可燃冰调查研究最活跃 的国家。在美国,人们认为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 利用将消除对美国国内能源是否充足的忧虑,通过 使用甲烷替代碳密集型燃料可以缓和对全球气候变 化的影响。一旦确定从水合物中安全生产甲烷具有 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美国的国家经济增长将发生革 命,长期能源安全将得到保障,环境质量将获得改善。 目前,美国已经将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与开发纳入 国家发展计划,年投入2000万美元,并计划到2015 年实现商业性开采。 日本由于国内缺乏常规油气资源,因此对海洋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寄予厚望。日本投入巨资开展 国家计划,组织石油公司、国立研究所、大学的研 究与技术人员开展研究、勘探工作,并积极开展国 际合作,已经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圈定了12 块远景矿区。 至90年代中期,以“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 “大洋钻探计划(ODP)”为标志,美、俄、荷、德、 加、日等诸多国家探测天然气水合物的目标和范围, 已覆盖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大洋陆缘的重要潜在远景 地区,以及高纬度极地永冻土地带和南极大陆及缘 区;目前至少有50个国家和地区针对天然气水合物 在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发 现。2005年10月开始,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 ODP延续项目“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将天然气 水合物作为其重要科学目标之一。 天然气水合物不但具有重大的资源意义,而且 其分解作用会导致海底失稳,引起海底滑坡等自然 灾害,其分解产生的甲烷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这一领域的调查研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热潮,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自2001 年以来,国际上对天然气水合物已经进入试验开发 研究阶段。有政治家甚至预言,天然气水合物的发 现和开发利用将改变全球的地缘政治,将改变世界 的能源格局。 一言以蔽之:竞争日趋激烈,形势咄咄逼人。P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