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心印

老子道德经心印
作者: 李玉瑾|
出版社: 三秦
原售价: 103.00
折扣价: 60.61
折扣购买: 老子道德经心印
ISBN: 9787551831475

作者简介

李玉瑾,1963年生,甘肃庆阳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学习和研究《道德经》已有30年之久,曾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多绳摩擦提升系统的动力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矿井提升系统基础理论》二部,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国际易道研究论坛”,并发表论文《先天与后天太极图的道性探微》。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道体 道体本虚,中含无有, 以有会无,众妙之门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 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 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 其所嗷。两者同出,异名同 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章讲述道体,道体本 虚,中含无有,以有会无, 众妙之门。老子在本章立于 道体,以道为体,以德为用 ,讲述了道是什么和如何得 道的方法。道是本原,是超 时空的先天存在,它一直都 在那里。道体是由混沌的无 极物构成的,他是由质性能 场高度合一的灵质物聚合而 成,看不见、听不见、抓不 住,主宰着一切,无中生有 ,有归于无,太和圆融。 道本无名,随用立名, 但不能看死了。老子从整体 上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存在 ,抽象为“无”和“有”。“无” ,无极、乾元。道之静,虚 而无形,先天妙本,保持道 体的寂静无动和互补统一特 性,指看不见的一面。杳杳 冥冥,独立不改,不生不灭 ;“有”,太极、坤元。道之 动,灵而有相,后天之源, 体现道体的旋机运动和对立 统一特性,指看得见的一面 。一气演化,周行不殆,生 生不息。随后又破“无”和“ 有”,破除对待。以无应有 ,以有会无,从有为进入无 为,无为而无不为,处于无 事之境,常应常静,握斗柄 之枢,是众妙之门。 道是天地之始,是万物 之母。道是宇宙本原的客观 存在,是事物运动的内在本 质。道隐存于其创生的宇宙 万物及发展过程之中。《文 始真经》曰:“溥天之下, 道无不在。”道既反映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