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锻坊题题题(姜德明卷)(精)
作者简介
萧跃华,湖南安化人,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出生,一九八三年十月入伍。毕业于武警北京指挥学院、中国新闻学院、国防大学。先后服役于武警湖南总队、人民武警报社、武警政治学院。主任编辑,大校警衔。二〇一四年申请转业,现供职于北京日报社。业余喜收藏,尤好签名题跋书,室名旧锻坊。编著有《三老吟草》《敝帚自珍》等。 姜德明,一九二九年十月出生于天津,祖籍山东高唐。一九五一年夏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历任读者来信部编辑、文艺部副刊组组长、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鲁迅研究会理事。著名藏书家、作家。著有《南亚风情》《书边草》《书梦录》《书味集》《余时书话》《梦书怀人录》等,编有《十年一梦》《能不忆江南》《北京乎》《书衣百影》《插图拾翠》《孙犁书札》等二十余种。
内容简介
《绿窗集》 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未除。本集收入的 二十四篇散文,都是先生在自己起居的绿窗深处所作 。他或听飒飒的树叶响,感到绿色照眼,似乎连心都 被染绿了;或听雨水洗净绿叶上的尘埃,仿佛闻到了 绿叶发出的阵阵清香;或听蝉鸣碧树,悠扬轻松而又 舒畅的调子。如此心旷神怡之下挥动着彩笔,展现在 读者面前的自然是一扇扇心旷神怡的绿色窗口。 先生热爱生活,喜欢绿色。他当副刊组长时,许 多优美散文受版面限制发不出去,于是决定以图书形 式出版“万叶散文丛刊”,只署编委会,不标成员名 单,实际主编是袁鹰。一九八三年六月,文化艺术出 版社出版首期丛刊《绿》,开篇是冰心先生的《绿的 歌》。后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丹》、人民 日报出版社出版了《霞》。四年仅出三期,后因经费 问题,加之《散文世界》创刊,这份丛刊就停办了。 这本书付印前,先生回了趟生身之地天津。他中 学时代就开始淘书,天津的旧书市场留下了他朝气蓬 勃的身影,他自然对她有一种依恋之情。先生到天津 的第二天清晨,就独自一人跑到劝业场附近找卖煎饼 果子的,迫不及待地边走边吃,生怕遇到熟人。怕什 么有什么,正当他走到原中原公司附近,迎面碰上了 百花文艺出版社的董延梅女士。他张口结舌,不知如 何是好。董女士笑问:“怎么,宾馆的早点不好吃? ” “不,不,北京的煎饼味不正。我这是……”胃 知乡愁,乡味可亲,这个自称“在天津的马路上出丑 了”的先生更可亲! 《京华一叟》中的谢国桢先生也是一个有口福之 人。一次“棚友”何兆武先生好奇相问:“您吃了一 辈子,到底哪顿吃得最好?”谢一声“啊呀”:“要 说最好的,就是一九三三年的那一次。” 那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来到中国,中研院史语 所所长傅斯年先生在北海仿膳请客,谢奉命陪同。那 顿饭,上的全是宫廷菜,且一道菜换一种酒,前后上 了十几道菜,也换了十几种酒。说者眉飞色舞,闻者 口水直流。 可见十年浩劫中“牛鬼蛇神”们也并不“老实” ! 《书梦录》 这是先生继《书叶集》《书边草》之后,出版的 第三本读书札记,书分“书边拾梦”“幕外乱弹”两 辑,用冯亦代先生的《书缘》代序,收入书话八十五 篇,另附《<鲁迅晚报>出版始末》《殷尘其人》及 作者《后记》。书中介绍了一批现代文学书籍的知识 和现代作家的作品、掌故,其中包括鲁迅、郭沫若、 茅盾、周作人等著名作家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以 及梅兰芳先生访美、程砚秋先生访欧等具有史料价值 的篇章。 冯亦代先生序言中的“美人已属沙咤利”,典出 《太平广记》唐·许尧佐《柳氏传》。唐肃宗时,韩 翊美姬柳氏为蕃将沙吒利所劫,后得虞侯许俊帮助, 韩与柳复合。后人以沙吒利代指强夺人妻的权贵。冯 先生引此典故可能全凭记忆,故与原文“佳人已属沙 吒利”有所不同,但此处“佳人”改“美人”似更为 贴切,“沙咤利”的“咤”当是笔误。冯先生看到早 年旧物《文饭小品》已收入先生箧中,还要他“在书 上写几个字以留纪念”,其“往事如烟,思之怃然” 的复杂心情是莫可名状的。 我看到《<锦帆集)和(锦帆集外)》一文,十 分怀念我收藏签名题跋书的引路人黄裳先生。丁亥仲 秋,我寄《珠还记幸》(修订本)请黄裳先生签名, 未曾想到他却题了满满一页文字:“此旧作新刊,不 图得读者错爱,一年后得重印,惭愧惭愧。新增内容 ,以叶圣翁俞平老书件为可观,知堂钢笔题诗亦少见 ,钱默存一笺亦有趣。拙见如是,不知尊见如何?书 为跃华先生一笑。黄裳丁亥初冬海上书。” 书乃静止之物,扉页题有小跋,犹如长了双眼, 立刻多了灵性,可谓栩栩如生,如见故人,不介自亲 。我第一次知道书还有这个玩法,从此踏上了收藏签 名题跋的不归路,其喜也融融,乐也融融。 先生所说的“临时任务”,大概是指编散文外还 参加过萧红七十诞辰纪念活动、代人看电影之类的事 情吧! 此书乃《河南日报》资料室旧藏,后流落郑州市 中原区纵横书屋,与《清泉集》《书叶集》一同购得 ,九十元包邮,物有所值,谢谢店主傲雪甜甜。P1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