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36.80
折扣价: 25.76
折扣购买: 孙子兵法(插图版)/国学今读
ISBN: 9787518003488
《孙子兵法》作者是孙武,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春秋末年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字长卿。生卒年不详。 孙武的祖辈都精通军事,且都是齐国大官,他从小受到军事氛围的感染和熏陶。青年时代,就已经成为优秀的军事人才。 在避齐国战乱之时,他结识了好友伍子胥,并被其荐于吴王。孙武初次见面赠给吴王的见面礼就是兵法十三篇(《孙子兵法》),吴王赏识孙武,任命其为将军,其后,孙武为吴国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孙武不仅是伟大的军事理论家,而且是具有指挥才能的军事活动家。
计篇第一 导读 开篇之“计篇”,是对《孙子兵法》的全面总结 。孙子在这一章中提出了“五事”和“七计”。它从 军事谋略全局的高度论述了作战的基本要领。 孙武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 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强调了战争是关系 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开战之前 的谋划。这其中蕴含着对关系社稷安危的战争问题必 须谨慎处之,以及没有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不 能随意兴师开战的慎战思想。 他指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即“五事” ——“道”(道义)、“天”(天时)、“地”(地 利)、“将”(将帅)、“法”(法制),和“七计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只有在对这些条件 进行认真研究、考核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敌我双方的 强弱优劣,才有可能预测和判断战争的胜负。 孙武认为,谋划周密就可能在战争中获胜,谋划 不周则难于获胜,根本不进行谋划则注定要失败。为 了取得战争的优势与主动,他还提出了“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的战术,强调以灵活机动、快速多变、欺 敌误敌的战法来打击、消灭敌人。 (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 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 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 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 、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 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 ,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 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 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 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 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 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 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 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人民生死安 危的领域,也是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不可以不深入考 察研究的。 因此,军事家必须审度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比 较双方的谋划,来取得对敌我双方形势的认识。(这 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 领,五是法制。所谓政治,就是要让民众与君主同心 同德,使得他们能够为君而死,为君而生,而不害怕 危险。所谓天时,就是指用兵时昼夜晴雨、寒冷酷热 、四时气候的变化。所谓地利,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 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 形对于攻守的益处或弊端。所谓将领,就是说将帅是 否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护部属,勇敢果断,治军 严明。所谓法制,就是指军队组织体系的建设,各级 将吏的管理,军需物资的掌管。以上五个方面,作为 将帅,都不能不充分了解。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就 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所以要 通过对双方情况进行充分比较,来求得对战争形势的 认识:敌我双方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 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 执行?哪一方兵众更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 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根据这一切,就可以判断谁胜 谁负。 若能听从我的计谋,行军打仗就一定胜利,我就 留下;假如不能听从我的计谋,行军打仗就必败无疑 ,我就离去。君主权衡利害采纳我的方略,于是就会 造成一种有利的态势,这是有助于实现军事目的的外 部条件。所谓态势,即是依凭有利于自己的原则,灵 活机变,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打,却装作 不能打;要打,却装作不想打;明明要向近处进攻, 却装作要攻打远处;即将进攻远处,却装作要攻打近 处;敌人贪利,就用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 打他;敌人力量雄厚,就要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势强 盛,就暂时避其锋芒;敌人暴躁易怒,就要挑逗起他 的怒气;敌人谨慎,就设法使之骄横;敌人休整得好 ,就设法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团结,就设法离间他们 。要在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 到的时候采取行动。所有这些,是军事家指挥艺术的 奥妙,是不能事先传授的。 开战之前,在庙堂之上就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 为筹划周密,获得胜利的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 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获得胜利的条件缺 乏。所以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 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更不用说那些战前根本就不进 行谋划的了。我根据战争双方的战前谋划来观察,胜 负的结果也就很明显了。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