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种花者(邢义田访谈录)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从艺术少年到历史系学 生 马 邢教授是在哪里出生 ?什么时候移居台湾? 邢 我是1947年在贵州遵 义出生,1949年来到台湾 。 马 您对中国大陆还有记 忆吗?最早的记忆是什么? 邢 没有,当时我才两三 岁。最早的记忆就在台湾, 住在新竹山上。抗战结束后 ,父亲考取陆军大学,预备 上大学。陆军大学在南京, 弟弟就在南京出生。1949 年,我们一家从大陆搬到台 湾。当时父亲得了肺病,患 肺病的人要跟别人隔离。我 们一家无处可去,幸而新竹 高峰里圆光寺的住持达文师 收留了我们。圆光寺是新竹 市郊小山丘上的尼姑庵,我 们住进庵旁厨房分隔出来的 房间里。当时陪父亲养病的 还有我叔叔。达文师一生热 心公益,2012年圆寂,享 年八十三岁。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在新 竹。在庵里跑来跑去,到山 上的竹林玩,用竹叶造条小 船,顺山上的小溪漂流而下 。大概两年吧,父亲病好了 ,要继续学业。大学已迁到 台北大直,我们家也搬到台 北淡水河旁一处离台北大桥 不远的眷村--明德新村。父 亲毕业后,留在学校当教官 ,一度到其他单位任职,后 来又回到大学,一直到退休 为止。 马 我记得您曾经说过, 您的父亲很喜欢读书,妈妈 则会画画,这样的家庭环境 对您的影响有多大呢?。 邢 我觉得影响很大啊! 举个例子。家父年轻时学英 文,有一本中英对照的《泰 西五十轶事》,有文有图。 我小时候就拿它当故事书看 ,记得其中有瑞士传说神射 手威廉·泰尔(william Teu )射苹果的故事。当时中英 文都看不懂,喜欢看配图。 配图很美,记忆中是那种线 条极优美、流畅、细腻的铜 版画,引发了我对图画的兴 趣。这大概是所谓的潜移默 化吧。您看,那幅山水人物 画就是我在台大读书时画的 。(指向书柜上的一幅画) (图01) 马 您从小就对艺术有兴 趣吗? 邢 我喜欢画画。。(笑 )小学在学校帮忙画壁报, 中学参加美术社的活动,素 描石膏像,画水彩画,我都 很喜欢。母亲是家庭主妇, 家务之余,除了刺绣以贴补 家用,还会在台湾师范大学 的夜间部学国画(图02), 拜过张德文(1919-1999) 、孙家勤(1930-2010)、 郑月波(1907-1991)、喻 仲林(1925-1985)、傅狷 夫(1910-2007)、金勤伯 (1911-1998)、林玉山( 1907-2004)、黄君璧 (1898-1991)等名师,认 识不少艺术系的老师。高中 快毕业,我本来想考艺术系 。有一次,母亲拿我的水彩 画给某位老师看,说自己儿 子对艺术有兴趣,请老师看 看画得成不成(图03.1-2) 。老师一看像个小孩儿画的 ,就说:“这条路太苦了! 有兴趣很好,可以保持这兴 趣,但最好学别的,可以生 活。”母亲回来说,你不要 考艺术系了。学艺术一定要 天才,资质天分要够。我想 天分不够,将来要卖画维生 ,真是很苦,就打消了念艺 术系的念头。 马 那您对历史的兴趣是 什么时候开始的昵? 邢 来源很早,小时候爱 听故事。小学三到五年级时 ,郭琼珠老师每天放学前都 会讲世界名著里的故事,例 如《基督山恩仇记》。我非 常着迷,每天都在等放学。 这是我爱上故事的开始。真 正的关键则是高中时代。我 在台北的成功中学遇到非常 好的历史老师。 马 是您提过的于鸿霖先 生(1919-1984)(图04) 吗?。 邢 对对。于老师是辽宁 本溪人,国立东北大学历史 系毕业,师事蓝文徵先生, 蓝文徵是陈寅恪先生的弟子 。于老师给我们上课根本不 必看课本,(笑)讲课很自 然,像在说故事,很吸引人 。除了上于老师的课,我喜 欢看课外书,不一定是历史 ,也有中外小说,例如《三 国演义》《水浒传》《西游 记》,西洋翻译小说《基督 山恩仇记》《三剑客》《格 列佛游记》《汤姆历险记》 《双城记》《少年维特的烦 恼》,非常吸引我。当然还 有当代小说如王蓝(1922- 2003)的《蓝与黑》、杨 念慈(1922-2015)的《废 园旧事》等等。这些都引发 我对历史的兴趣。 马 我听老师们说,当时 从中国大陆到台湾、香港的 中学老师,他们的语文、历 史水平都非常高,有些是有 资格去教大学的。 P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