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冯玉祥自传)
作者简介
冯玉祥,民国时期著名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原名冯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寄籍河北保定。国民革命鞘军一级上将,蒋介石的结拜兄弟。从1947年起,在美公开抨击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以20年亲身经历,撰写《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对蒋的专制独裁统治作了深刻揭露。1948年响应中共一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途经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
内容简介
父亲日夜焦虑劳碌,也渐渐地病了;虽然病着, 然而摸鱼的工作却仍然不能丢弃。 生活的穷困还不算数,偏又遇着洪杨革命。全家 因急于逃难,一生辛劳的祖父就在这时候丧失了他的 生命。在那样一个动乱的时代里,不消说,死者的死 与生者的生,一样都是无关重要的。 因为长期在穷困中挣扎,长期照料着祖父的疾病 ,祖母的体力已经渐感不支,并且年纪老迈的人,身 体精神本就十分衰甄姑叔年纪又幼小,人事未更,处 处增加了父亲的拖累与辛苦。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家 人离乡背井去逃难,的确难为了我的父亲。我记得父 亲谈到这些情形的时候,往往突然地泪如泉涌。我写 到这里,停笔凝思,当时我父亲谈话的悲哀的神色, 依旧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祖母不堪长途跋涉之劳,不得已由父亲背负着; 小姑小叔跟在后头,蹒跚地走着。时间久了,姑叔也 渐渐地走不动,就抓着祖母的衣襟啼泣。到了这种时 候,祖母只得从父亲身上下来,另外又由父亲找到一 根扁担和两只箩筐,将小姑小叔装在两头儿,挑起来 赶路。而祖母只好跟在后头,踉跄地随行。走了不远 ,就是一条从巢湖分来的河流横断着去路。原来这里 本有专渡往来行人的船只,可是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 ,却连船的影儿也不见了。大家不由得焦急起来,特 别是我的父亲。后来父亲跳下水去,试探一下,幸亏 河水尚不甚深。于是父亲用一只木盆把祖母和姑叔一 一渡过河来。正预备继续向前走,忽然对岸又跑来两 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神色惊慌,看光景也是刚逃出来 的。她们看见河里没有船,又不知水有多深,于是更 加慌张。这时后面乱兵的扰嚷声已经隐约可闻。她们 望着祖母等用木盆渡过,自己却无法可想,情急之下 ,就跪在岸上大声呼喊,要求救命。祖母遂命父亲回 去,将她们俩渡过来,一同行走。 当天晚上,走到半山中一个破庙里住下。父亲因 为年纪轻,觉得和两位陌生的女客住在一块儿,不大 方便,于是自己在外面露宿了一宵。这种乱不忘礼的 举措,充分地表现出父亲的严正和古板的个性。日后 我个人的精神生活,受了这类事情的感化和影响亦不 小。第二天,刚动身要走,两个姑娘忽然跪到祖母跟 前,恳求祖母收留她们做儿媳妇。因为她们觉得自己 的年龄已大,同行的又不是自己的亲故,长此下去, 无论如何不是了局;何况离乱之中,自己的家属又向 哪里去寻找?倒不如就此结合为一家人的好。这种突 如其来的要求,在祖母实在是初不及料,当时就毫不 迟疑地婉言拒绝了。但是两个姑娘却已拿稳主意,一 再恳求,跪在地上不肯起来。祖母不得已又去征求父 亲的意见。父亲向来正直不苟,何况这事颇有乘人之 危的嫌疑,当然更加不肯容纳。等祖母的话说完,父 亲就郑重而且坚决地说:“无论怎样,这事万不能答 应。”事情也真凑巧,恰恰第二天在路上遇到两位姑 娘的父母,当时就把两位姑娘交给她们的父母领走。 这两位姑娘同她们的父母团圆了,欢喜自不用说。父 亲同祖母少了一层累赘,同时精神上也得到很大的愉 快。 这里以后,全家逃到一个偏僻村落的破庙里,住 了一个颇长的时期。这期间,历经了许多艰难和酸辛 ,吃、喝、穿一切生活需用都无着落。经过了若干转 折之后,父亲才投到一家张姓家做佣工。这是父亲正 式充当佣工的时期,同时也是他投军的始点。 张家是个地主,家里有两个儿子。老主人渴望他 们获得功名,支持门第,因此在父亲未来以前,已经 请了一位武术教师在家,给小主人教些石头弓箭刀枪 一类的课程。两位少爷却和一般的阔少没有两样,一 切纨祷子弟的习气无不应有尽有。穿的绫罗绸缎,吃 的离不了鸡鸭鱼肉,早晨老不起床,叫一声,哼哼大 半天没有动静。 父亲生性勇武,酷好武艺,看见小主人放着这样 好的教师在家,不知努力上进,心里着实惋惜,于是 不时在那教师跟前讨教几套,空闲的时候就搬石子, 耍弓箭,独自苦学潜修。教师看见父亲穷苦而有志气 ,功夫也很有根底,心里喜欢,加倍尽心指教。这样 练习了一个时期,父亲的技术已经大有可观。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