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科技出版社
原售价: 89.90
折扣价: 58.40
折扣购买: 象与骑象人
ISBN: 9787573908766
"乔纳森·海特 积極心理学先锋派领军人物,伟大的思想家。 1992年,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在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系任教16年。自2012年8月起,任职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 2001年,荣获坦普尔顿积極心理学奖。2012年被《外交政策》评选为“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2013年被《展望》杂志评选为“世界顶级思想家”之一。 2008年、2012年,两次担任TED大会演讲嘉宾。 美国脱口秀节目《科尔伯特报告》嘉宾。该节目被《纽约时报》称为“年度蕞好的电视节目之一,每周必看的娱乐节目之一”。 《科学》《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重要媒体,都对他的研究进行过报道。"
"第一部分 人的心理是如何运作的|人象对峙 第1章分裂的自我,使你产生心理冲突 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而这两者永远相敌,使你不能做所愿意做的。 圣徒保罗 激情为辔,理性为轭。 本杰明·富兰克林 我这辈子第一次骑马,是在1991年到北卡罗来纳州的国家公园旅游时。小时候我骑过马,但当时有一名少年用短绳牵着马走,这回是我第一次自己骑马,没人用绳子牵着。我并非单独骑马,同行的还有8个人,其中一位还是这个国家公园的管理员,所以这趟路骑来并不算太难。不过,路上一度出现惊险状况。我们是两两并排,沿着陡峭的山边往前骑。我的马走外侧,距离山崖边大约1米。后来,山路突然向左急转,我骑的马却一直朝山崖边走。我整个人都吓僵了,心里知道必须叫马左转,但左边还有另一匹马,我不希望撞到它。当时我应该大声呼救或惊声尖叫“小心”,但脑中却有另一个声音在怂恿自己:何不冒险走到山崖边,看看自己会做出什么蠢事?最后我便杵在那里。在千钧一发之际,我其实什么都没做,而后我骑的马和我左边的马便镇定地左转,继续往前走。 惊魂甫定,我不禁嘲笑起自己先前那莫名的恐惧。我骑的那匹马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这条路它已经走过数百回,它比我更不想跌下山崖。它其实并不需要我的指挥。事实上,有时候我想对它发号施令,它似乎还不太理睬我。我之所以会对马产生这种错觉,是因为过去10年我都是开车出行,而不是骑马。开车时,除非你给汽车输入停止的指令,否则它便会一路冲过山崖。 有关心理的古老比喻 人类需要用比喻来思考。我们对新事物或复杂事物的理解,是借助于已知的事物与前者间的关联。譬如,一般来说,我们很难从空泛的角度思考人生,但如果用“人生犹如一段旅程”这样的比喻,我们就能得出一些结论:走这段旅程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地形,选好方向,找几位好旅伴,如此才能好好享受这段旅程,因为走到旅途的尽头,可能什么都没有。同样,我们也很难思考何谓“心理”,但是一旦找到适当的比喻,我们就会顿时豁然开朗。翻开历史,人类一直和动物生活在一起,也一直想操控动物,于是,古代人便拿动物来做种种比喻。 例如,佛陀将人的“心理”比喻为野生大象: 我此过去心——任意随所欲,随爱好游行。我今悉调伏,如象师持钩,(制御)泌液象。 柏拉图也用过类似的比喻。他把自我“心灵”(soul)比喻成一辆马车,而由“心理”冷静、理性的那一面来驾驭马车。柏拉图的马夫必须驾驭两匹马: 右边这匹马气宇轩昂,体形挺拔强健,脖子长又直,鼻子有贵相……这匹马很自爱,也知谦虚自制;重视荣誉感,所以无须鞭打,只要下口令即可。但另一匹马却四肢弯曲,关节粗大……动作粗野无礼,耳朵四周毛发杂乱,聋得像根柱子似的,只有用马鞭抽它,用马刺刺它,才能让它就范。 柏拉图认为,人类的某些情绪及热情是好的(比如荣誉感),因为它们可以将自我导向正途;有些情绪却是有害的(比如欲望及贪念)。柏拉图式的教育目标旨在帮助马夫,让他得以完全驯服这两匹马。2300年以后,弗洛伊德提出相关的模型。他指出,人格分成三个部分:自我(ego,即有意识、理性的自我)、超我(superego,即道德良心,有时会过于拘泥于社会规范)以及本我(id,即享乐的欲望,各种欲望,总想及时行乐)。每每我讲课说到弗洛伊德,我就会以马和马车来比喻人的心理,马车夫(自我)为了驾驭饥饿、贪婪又不听话的马儿(本我),总得经过一场激烈奋战。同时,马车夫那坐在后座的父亲(超我)却还一路对他说教。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强化自我,让自我能更好地控制本我,并摆脱超我的束缚。 在弗洛伊德、柏拉图和释迦牟尼的时代,生活中有许多驯化后的动物。人类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有办法将个人意志施加在这些身形庞大的动物身上,个中艰苦,他们知之甚详。然而进入20世纪后,汽车逐渐取代马,科技的进步也让人类获得了对外在世界更大的控制力。所以现代人在寻找比喻时,开始把心理比喻为汽车驾驶,或是驱动电脑的程序。而弗洛伊德所说的那些潜意识,早被大家忘得一干二净,于是现代人只研究思考及决策机制。近3/4个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家就是朝这样的方向在迈进:社会心理学家创造出“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用来解释所有从偏见到友谊等种种人类生活形态;经济学家创造出“理性选择模式”(rational choice models),用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原因。所有社会科学口径一致地主张:人类是理性的个体,会利用手边所能掌握的信息及资源,恰当地设定目标,达成目标。" "知名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智慧之作。《象与骑象人》作者乔纳森·海特,是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在积極心理学领域和道德心理学领域颇有成就。 强大的影响力。包括马丁·塞利格曼、希斯赞特米哈伊、巴里·施瓦茨在内的众多知名人士,以及包括《自然》《卫报》《人物》《泰晤士报》《图书馆杂志》《三联生活周刊》在内的众多媒体,倾情推荐。 完善积極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象与骑象人》于2008年推出简体中文版第壹版,在2012年出版的更新版中,补充了一些内容,在2023年的全新版中,做了进一步的修订,让这部积極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更加完备。 湛庐文化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