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到月球(插图全译本)/凡尔纳科幻经典名著

从地球到月球(插图全译本)/凡尔纳科幻经典名著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译者:陈筱卿
出版社: 朝华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从地球到月球(插图全译本)/凡尔纳科幻经典名著
ISBN: 9787505438422

作者简介

陈筱卿(1939-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翻译法国名家名著约1000万字,主要译有《忏悔录》《名人传》《地心游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等,并与李玉民合译了《基督山伯爵》。

内容简介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马里兰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 立了一个颇具影响的俱乐部。大家知道那些船主、商 贾和机械师们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多么大的发挥和展现 。一些普普通通的商人,没有经过西点[1]的任何训 练,便走出自己的商店,摇身一变,竟然变成了上尉 、上校或将军。很快,他们在“军事艺术”方面便与 他们欧洲大陆的同行们并驾齐驱,不相上下了,并且 同他们一样凭借大量的炮弹、金钱和人力取得了一些 胜利。 但是,在弹道科学方面,美国人却远远超过欧洲 人。这并不是说他们的武器达到了一个更完美的程度 ,而是指他们的武器体积极大,因此其射程极远,至 今未见。就平射、俯射、直射、斜射、纵射、反射而 言,英国人、法国人、普鲁士人均已达到臻于完善的 程度,但是,他们的大炮、榴弹炮、迫击炮与美国的 巨型大炮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如同一把小手枪而已 。 对此,无人感到惊讶。如同意大利人深谙音乐, 德国人擅长玄学一样,美国北佬[1]——这些世界最 早的技师们——是天生的工程师。因此,看到他们在 弹道科学方面大胆地运用其聪明才智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这些巨型大炮虽然远不如缝纫机来得那么实用, 但也还是令人惊奇、钦羡不已的。大家知道,在这一 方面,帕罗特、达尔格林、罗德曼等功不可没。而“ 阿姆斯特隆”、“帕利塞”和博利厄的“特勒伊”等 大炮在它们大洋彼岸的对手面前只好甘拜下风、俯首 称臣了。 因此,在那场北派和南派的可怕的战争中,炮兵 占有了显赫的地位;合众国的报纸大肆地颂扬他们的 创造发明,以至于连小商小贩和街头小混混也没日没 夜地绞尽脑汁在计算一些不着边际的弹道轨迹。 每当一个美国人有了一个想法,他就会寻找另一 个美国人来商讨这个想法,而一旦有了三个人,那他 们就会选出一个主席和两个秘书来。等有了第四个人 时,他们就任命一个资料保管员,办公室便开始运作 了。等有了五个人时,他们便召开全体大会,俱乐部 就宣告成立。巴尔的摩城的俱乐部就是这种情况。第 一个设计新型大炮者,与第一个铸造该大炮以及第一 个为之打孔的人相互合作。他们三人便成为枪炮俱乐 部(又称“大炮俱乐部”)的核心。俱乐部成立一个月 后,拥有正式会员一千八百三十三人,通信会员三万 零五百七十五人。 但凡参加该俱乐部者都必须具备一个条件,亦即 设计过或至少是改良过一门大炮;如果没有设计或改 良过大炮,那么设计或改良过任何一种火器也可。不 过,说实在的,那些设计过十五响左轮手枪、轮盘式 卡宾枪或刀式手枪者则不太受推崇,而大炮发明家则 在各个方面都大胜前者一筹。 “他们所受到的敬重,”有一天,枪炮俱乐部最 资深的演说家中的一位说道,“是与他们的大炮的大 小成正比的,而且与其炮弹‘射程的面积’相关的! ” 这可以说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精神层面上的 运用。 人们很容易想象得出,枪炮俱乐部成立之后,美 国人的创造才能在这一方面产生了多大的效果。战火 中的炮弹体积庞大,而且射程超出现有距离,能够将 平民百姓炸得血肉横飞。所有这些发明将欧洲的那些 可怜兮兮的武器装备远远地抛到了后面。从下面的数 据便可以判断出来。 从前,“在美好的年代”,一枚三十六磅的炮弹 ,在三百英尺[1]开外,可以击中三十六匹马和六十 八个人。那是炮弹技术的初始期。此后,炮弹技术在 向前发展。罗德曼炮可以把一枚重半吨的炮弹发射到 七英里[2]远处,且能轻易地炸死一百五十匹马和三 百个人。枪炮俱乐部甚至考虑要对此做一次正式的试 验。不过,如果说马匹不会反对这种试验,那么要想 找到愿意作为试验品的人却难上加难。 总之,这些大炮具有巨大的杀伤力,每一次发射 ,士兵们都会像是被镰刀割下的麦子似的纷纷倒地。 1587年,一枚威力巨大的炮弹在古特拉斯炸死二十五 名士兵;1758年,在左尔多夫,另一枚炮弹炸死四十 名步兵;1742年,那门奥地利的凯塞尔多夫大炮,每 一枚炮弹都能炸死七十个敌人。但是,与罗德曼炮相 比,它们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些决定战役成败的易埃 纳[1]或奥斯特里茨[2]的惊人的大炮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还见到过其他许许多多的南北战争期间的大炮 !在格梯斯堡[3]的战斗中,由一门滑膛炮发射的一 枚锥形炮弹打死了一百七十三名南军士兵;而在波多 马克河[4]渡口,一枚罗德曼炮弹竟将两百一十五名 南军士兵送往一个显然更美好的世界去了。还必须提 到一种非常可怕的迫击炮,是由枪炮俱乐部杰出会员 和终身秘书J.-T.马斯顿发明的,其杀伤力更大, 试炮时,一炮就打死了三百三十七人——真的是轰然 一声巨响,无数生命化成灰烬! 这么多令人信服感佩的数字,还不足以让我们心 悦诚服吗?同样,我们也完全赞同统计学家皮特凯恩 所进行的下面的推算:他用枪炮俱乐部会员的人数除 以被炮弹炸死的人数,竟然发现前者每个人“平均” 杀死了两千三百七十五人还多一点儿。 从这一数字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个学者团体唯一 关注的是为了一个博爱的目的而毁灭人类,并不断改 进被他们视作文明工具的战争武器。 这是一个“死亡天使”组织,都是世界上最杰出 的人才。 必须补充一句,这帮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国佬,并 不是纸上谈兵,而且还身体力行,不怕牺牲自己的生 命。他们中间有各种军阶的军官,有中尉,有将军, 有年龄大小不一的军人,有刚入伍不久的新兵,也有 老死在炮位上的老兵。许多人都战死在了疆场,他们 的名字被留在枪炮俱乐部的光荣簿上,而大多数幸存 者都是身上带有明显的表明其勇敢无畏的标记载誉归 来的人。拐杖、假腿、假臂、假手、橡胶下颌、银嵌 头骨、铂金鼻子,应有尽有,前面所提及的那位皮特 凯恩也做过统计,在枪炮俱乐部里,四个人加起来顶 多只有一条胳膊,而六个人则仅有两条腿。 不过,这些勇敢的炮兵对死亡和伤残并不在意, 而且,每当有关一场大战的报告说敌人死亡人数大大 地超过他们所发射的炮弹数量时,他们便会情不自禁 地感到自豪。 可是,有一天,那是悲伤而凄凉的一天:战争的 幸存者们签署了停战协定;隆隆炮声渐渐停息;迫击 炮哑然无语;榴弹炮长期缄默无言;大炮垂头丧气地 返回武器库;炮弹码放在露天仓库中;腥风血雨的记 忆逐渐淡去;棉花在施了大量肥料的棉田里茁壮生长 ;丧服因痛苦已不复存在而无须穿戴;枪炮俱乐部深 陷于极度的无所事事之中。 某些永不言放弃的顽强者仍在进行着弹道的研究 ;他们仍在梦想着制造出一些巨型炸弹和无出其右的 炮弹。但是,若无法实践,那些空洞的理论又有何用 ?这么一来,大厅空无一人;仆人们在过厅里打盹儿 ;报纸放在桌子上发霉;昏暗的角落里传来阵阵的忧 伤的呼噜声;往日里大声嚷叫的枪炮俱乐部的会员们 现在被那丧气的和平弄得默然无语,沉浸在柏拉图式 的梦幻之中。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