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养生法

上医养生法
作者: ?李宇铭
出版社: 轻工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上医养生法
ISBN: 9787518436132

作者简介

李宇铭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学士及生物医学理学士(双学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中医内科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中医基础理论)  香港注册中医师。崇尚传统理念,专研医圣张仲景医学理论。著有《向愈》《根本饮食法》《伤寒六经原意》等学术著作。现为大医道「大众的医学院」创办人、总监,橘井流芳中医诊所创办人。

内容简介

你习惯采用哪些养生方法 ?? ??养生是指健康生活,其实它并非传统中医学的专利,每一个国家地区的人都有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只是因为中医学有整体而独特的养生理论和各种养生技巧,所以至今依然影响着世界。你心中的养生又是怎样的? 试着想想每天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采取什么养生? ?? ??举例来说,每天喝茶,吃枸杞子、莲子百合粥,练习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按摩,艾灸,泡脚,腹式呼吸……以上只是一些很普通的养生方法,如果你上网搜索“养生”,就可以找到非常多的方法!例如有一段文字据说是乾隆皇帝的“十常四勿”养生法:“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腿常支,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身体每个部位都有特定的养生方法,每个部位都要经常活动一下,实际上从头到脚身体的不同部位,三百多个穴位,都可以按压养生,有不同的手法…… ?? ??顺应四时养生,即四季养生,是中医最基本的养生观,除此之外,听说过“二十四节气养生”吗? 除了四时之外,还将每个季节分成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生活饮食方式要注意。或者听过十二时辰养生吗? 就是说一天二十四小时,传统就是十二个时辰(两小时为一时辰),每个时辰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例如几点起床,几点吃东西,几点去排便,几点去运动……人们关注最多的是食疗养生,这是一门大学问呢!有些食疗养生课程要讲几十个小时,认识每种食物药物的特性,如何选择优质食材,如何配搭,食物相生相克,如何烹调,火候调控,选择烹调器具,怎样吃法,还需要识别体质和病情,学习如何诊断…… ?? ??养生还有很多很多!说了一大堆,不知道你有什么感觉? 会不会觉得养生很累人!甚至有人曾经问我,如果养生都要做齐全的话,那么这个人还有空过正常生活吗? 对啊,这样生活真的好辛苦!我真的见过有些患者,尤其是那些癌症康复者,他们通常都很注重养生,希望找回健康,他们会告诉你:“我早上会做4小时运动,包括气功、走路、爬山,回家还要做艾灸,然后食疗,还去泡脚……一天可能花十多个小时养生”。以上所说的,并非建议读者要做那么多,养生本身并非如此!养生本是为了获得健康生活,如果用养生取代生活,就本末倒置了。 ?? ?? ??三层养生阶梯分类 ?? ??古云:“下医治已病,中医治欲病,上医治未病。”在养生时亦有这三种层次的对应养生方法,除了横向的天地人方法分类,还有纵向的上中下医层次分类,名为“三层养生阶梯”。 ?? ??下医层次养生,是对应生病时候使用的,即治病的方法。如在《伤寒杂病论》的原序之中有一段话:“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文中指出学习医药方术治疗的目的,其一是为了帮助自己“以养其生”。当然治病并非一般养生的概念,养生应该在于生活,可是吃药针灸也是患者生活的一部分,例如现在不少人有病会自医,自行抓药针灸,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是在做保养。当然有病自医有一定风险性,因为治疗最重要的并非手段,而是以正确诊断为前提,才不会误诊误治。 ?? ??中医层次养生,是对应病情较轻浅,或者欲要发病时候使用的养生方法。需要强调,这里所说的“中医层次”并非指中医学,而是指中等水平的养生方法。这类养生方法着重的是“调养”,“调”的含义是调整恢复平衡,例如阴阳寒热失衡的时候,采取对应的方法恢复平和,故此过程着重的是柔和舒适,效果目标一般是立竿见影,希望疾病不适尽快解决,远离病苦。 ?? ?? ?? ??什么是治本? 什么是病因 ?? ??“治病必求于本”,凡是生病必有因,解决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治本,可是什么叫病因?一般患者问医生:“我为什么会生这个病? ”通常医生都是从医理上解释原因,例如西医会解释,是什么病菌,哪个器官出毛病,什么组织细胞,或者是身体哪些化学物质出了问题;如果从中医学角度解释,就会说正气邪气,风寒湿热,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经络筋骨等不同的原因解释。以上这些原因解释,很多时候就算说出来,患者还是一头雾水。例如西医告诉你:你患了肾小球疾病之中的IgA肾病,或者中医师告诉你得了痹症之中的风寒湿痹,这样说你好像知道一个名词,但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其实不太清楚。医学诊断的解释,目的是让医者做出治疗选择所使用的,对于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生病的生活层面的原因。 ??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认为,所谓病因有三类,分别称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外因就是邪气,包括各种气候和环境因素;内因就是七情,是从内而生的;不内外因就是指饮食,也包括各种其他原因,例如虫兽所伤、刀枪外伤等其他因素。实际上这三类病因,就是天地人三大类养生没做好的结果,因此凡是生病,都一定可以从这三大类原因之中找寻答案。 ?? ??而在这三类病因之中,情志致病的因素最为重要,因为情志直接影响人体气血,亦即影响人的正气,如果一个人的情志比较好,那么他的气血就比较通畅,就不容易生病。情志是影响“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直接因素,但凡生病也可以有心灵层面的解释,甚至可以说所有病也是“心病”!情志就是指人的情绪思想,当一个人有某种情志偏向,就会形成独特的性格,性格又会影响健康甚至自己的命运。因此性格、体质的倾向,更是生病背后的原因。而人的情志性格,又与我们的父母遗传、家庭环境、成长教育、兄弟姐妹、家族模式、工作生活等有关系,这些都是塑造我们情志性格的原因。因此如果要说生病原因,还需要回到真实生活之中,从整个人的生命故事之中去找寻。 ?? ?? ?? ?? ??本书从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从生活习惯入手,分析什么样是最好的、什么样是中等的、什么样是不好的,帮助人们认识身体与自然的规律,并提供50个养生练习,涉及生活作息、饮食、情志等三大范畴,包括站立、坐卧、走路、睡觉、穿衣、洗澡、洗发、刷牙、运动、呼吸、素食、粗食、断食、食生、果食、喝水、静心、放空、冥想等方法,教你正确使用身体,避免各种伤害与疾病,提升自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