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一样的孤独(接纳自我给心找个立足之处)

我们都是一样的孤独(接纳自我给心找个立足之处)
作者: (日)水岛广子|译者:王晓蕊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我们都是一样的孤独(接纳自我给心找个立足之处)
ISBN: 978751805459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感觉“只有自己被排斥在外” 我们会在不同的地方用上“归属感”这个词, 这里我们先用两个例子说明本书所谓的“归属感缺 失”是哪种情况。 例 大规模的校友会,有很多人都是初次见面 。周围的人有些在大牌企业任职,有些已经在政界 出人头地,还有些找到了条件很好的另一半。自己 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不禁心生胆怯。 例 受朋友的邀请参加一个聚会,但是这个聚 会实际是一个“同好会”,大家聊的话题都围绕一 个共同的兴趣爱好,然而我对此完全不了解,感觉 只有自己是个外人。 类似这两个事例,都是典型的感觉自己与周围 的人之间缺乏“关联性”。其他人过着“高水平的 生活”,或者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只有自己被排 斥在外。 这种情况其实不胜枚举,它会导致孤独感和疲 惫感的产生,以及自我肯定感的下降。如为什么只 有自己过着低水准的生活,为什么只有自己如此差 劲,为什么只有自己无法享受人生。 或许自己不在这里,其他人反而轻松,甚至认 为就算自己消失,其他人也都无所谓。 所谓缺乏归属感,正是由于感受不到自己与其 他人之间的关联。 感觉“自己实在太差劲了” 前面列举的那些例子,有时也会让人感觉“自 己实在太差劲了”。 例 无论去到那里,都感觉“我不在这里或许 更好”。唯一能给自己“归属感”的地方,只有自 己的房间。我讨厌这样的自己。 如果产生类似这种“自己实在太差劲了”的想 法,进一步延伸就成为“感觉这个世界没有我的立 足之处”,再严重一些就变成对自己生存在世这件 事感到不适应,极端的情况或许会导致自杀行为的 产生。很多欺凌事件也与这种心理状态有关。 就算不演变成极端的情况,类似“归属感缺失 ”的问题也会造成恶性循环。越是感觉“自己不属 于任何地方”,越容易产生“自己实在太差劲了” 的想法,从而做出“不会有人能够接受我”的判断 。 这种恶性循环会让人不知道应该如何着手解决 问题,有点类似于陷入“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状 态。具体而言,一个人如果拥有自信,那么无论去 什么地方都能应对自如。一个人如果在什么场合都 能融入其中,那么自然就会产生自信;而一个人如 果缺乏自信,总是无法融入周围环境,那么否定自 我的感觉就会日益强烈。 “归属感缺失”的恶性循环,源于对自身存在 价值的动摇。 面对冲击要有承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