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俄罗斯棱镜:文学与文化随笔
作者简介
约瑟夫·弗兰克(Joseph Frank,1918—2013) 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荣休教授,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和斯拉夫语言文学荣休教授。代表作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1976-2002)曾获美国全国图书评论俱乐部奖(传记类),两次(美国大学优秀学生联谊会的)克里斯蒂安·高斯奖,两次(现代语言协会的)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以及另外一些荣誉。
内容简介
像狄更斯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自己的作品的朗诵者,他的朗诵声情并茂,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通常还是俄罗斯诗歌杰出的口头诠释者。他经常应邀在公众集会上朗诵,最喜欢朗诵的诗歌之一是普希金的《先知》。一八八○年在莫斯科为普希金纪念碑揭幕举行的纪念活动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演说使听众如痴如狂群情激昂,他在演说中就朗诵了这首诗事实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是在发表他的著名演说的集会上,而是在这次活动的最后一场纪念会上朗诵的《先知》。听众高喊他就是普希金这首诗所描述的先知。当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几乎不可能认为自己是任何宗教意义上的先知。但是,在把自己的创作称为“幻想现实主义”或“更高级”的现实主义时,他肯定包括了能够预见未来世事变迁的创作的这种潜在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每当报纸上报道的新闻证实了他在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和想法时,他总是感到由衷的高兴。 无论如何,自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后,他就有了“先知”的称号,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关于他的书籍的标题中,例如德米特里·梅列日科夫斯基所著《俄国革命的先知》。亚历克斯·德扬在他的论著的标题中没有使用先知这个词,不过,这并没有什么不妥。[1]因为他的论题的要旨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们大家生活在其中的“激情时代”的先知,在这方面只有波德莱尔可以与他相提并论。德扬断言,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正确——也就是说,利用我们事后的认知——解读提供了关于欧洲文明正在逐步瓦解的最深刻、最全面的描述,并且预言了一个恐怖时代、一个兰波所说的刺客时代的到来”。(《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激情时代》,第5页) 本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专家、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约瑟夫·弗兰克在撰写五卷本传记期间发表的书评类文章的结集,算得上是传记的周边或补充。本书成书于传记第三卷出版之后创作第四卷期间。弗兰克的阅读视线基本围绕陀思妥耶夫斯基展开,围绕影响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发展的俄罗斯近现代文化思潮的脉络展开,涉及文学、历史人物如普希金、果戈理、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当代学人、作家如雅各布森、巴赫金、拉尔夫·埃利森和纳博科夫。译者是五卷本传记的译者戴大洪,他的译笔依然刚劲动人,继续准确传递出弗兰克特有的渊博持中的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