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传记丛书-数理之光耀东方:亚洲科学先驱

中外科学家传记丛书-数理之光耀东方:亚洲科学先驱
作者: 编者:王大明|总主编:王大明//刘兵//李斌
出版社: 大象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中外科学家传记丛书-数理之光耀东方:亚洲科学先驱
ISBN: 978757111917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历史是以往全部客观存 在的总和,历史学却不是这 个总和,而是对其中一些事 件的选择辑录。当然,如何 选择辑录的标准代表了不同 的历史观念。在各式各样的 标准或历史学中,总有那么 一些事件是大家都会注意到 并将之作为重要的历史学内 容加以记载的。例如在距今 将近一个世纪前的1930年 ,肯定发生过许多事情,随 着岁月流逝,能为人们所记 录下来的事件已经寥寥无几 ,但其中有一件事情却注定 要载入史册,那就是印度有 一位叫拉曼的物理学家在这 一年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特殊性在于,这件事打 破了欧美西方科学家对这项 科学界最高荣誉的垄断。拉 曼作为土生土长的印度人而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证明 了东方人有能力在现代科技 领域与欧美西方人并驾齐驱 。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在中国 并不那么广为人知,但他的 科学事迹还是很值得我们学 习借鉴的。本文为其作传, 或许多少能在这方面弥补一 下这个缺憾。 一、昔日神童 在印度的东南部省份泰 米尔纳德邦,沿高韦里河流 域,有一个名为坦贾武尔的 城市,它在印度历史上称为 坦乔尔,是一个曾显赫一时 的地方,著名的朱拉王朝就 建都于此。坦乔尔还是泰米 尔文化和古印度梵文化的交 汇地,由于宗教的原因,这 里的人们对音乐文化有特殊 的偏好,不但发明了各种各 样的乐器,而且创造出有特 色的音乐流派,著名的现代 卡纳蒂克音乐就起源于此地 。 拉曼的祖辈生活在坦乔 尔地区的一座小村庄里,他 的家族是一个婆罗门家族, 祖父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泰米 尔学者,父亲曾接受过现代 教育,先在一所中学任物理 和数学教师,后来到当地的 一所学院任教。拉曼的母亲 则出身于一个梵文世家。这 对夫妇养育了八个儿女,拉 曼出生于1888年11月7日, 是他们第二个儿子。关于拉 曼的名字或许得稍加解释, 因为在他成名后他的名字经 常引起人们的误解。拉曼的 全名是:钱德拉塞卡拉·文 卡塔·拉曼,根据印度南部 的习俗,一般人都没有姓, 全名的第一部分是父名,第 二部分是专起的名字,第三 部分是所属教派的名字,这 部分通常只能由家里的大儿 子继承,例如拉曼的大哥钱 德拉塞卡拉·苏拉曼尼亚·艾 耶,就是严格按此方式起名 的。但拉曼的名字却有所不 同,他出生时所起的名字是 文卡塔拉曼,前面加上父名 就构成了全名,没有第三部 分。当他上小学时不知什么 原故,把名字分开来写成 C.V.拉曼,后来就一直沿用 下去。在英国,称一个人为 Mr.时,后边要跟他的姓, 而如果他被封为爵士,用 Six来称呼时,后边却应跟 他的本名,例如对著名X射 线晶体学家威廉·布拉格, 可称其为Mr. Bragg或Sir William。许多人按这种方 式理解拉曼的名字,结果出 了不少笑话:《自然》杂志 曾用Sir Venkata称呼拉曼, 在英国和印度,拉曼被不同 的人用Sir Chandrasekhara 、Sir Raman和Sir C.V.称呼 过,曾有个年轻的美国科学 家友好地询问拉曼的本名是 什么,拉曼告诉他是“Sir”。 拉曼的父亲爱好广泛, 家里收藏了大量图书。另外 ,在他任教之余还酷嗜音乐 ,除熟悉各种印度民间乐器 外,还拉得一手相当棒的小 提琴。这样的家庭环境对拉 曼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他 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对科学的 兴趣和对音乐的爱好,而母 亲则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坚 强的个性。拉曼小时候是个 所谓神童,4岁就开始读书 识字,12岁时以全优的成绩 考入当地的一所大学预备学 院就读,他虽然年轻,但自 信心十足,在刚入学时还发 生过这么一个小插曲:按照 该校的惯例,每个新生入学 后必须由学校给配备一名指 导教师(所谓“导师制”),当 问及拉曼希望谁做他的导师 时,这个12岁的少年竟回答 说: 不,谁也不要,先生! 直把征询的教师气得七 窍生烟,命令他立刻从学校 滚出去,因为这里已不是幼 儿园,不是小孩子随便嬉戏 的地方。事实上,拉曼的确 还是个小孩子,当时他毕竟 不过12岁。 拉曼于1903年 离开家乡的小城,以获得奖 学金的资格进入马德拉斯首 府学院读大学…这所学校是 当时印度南部的最高学府, 学校的教授全部由欧洲人担 任。拉曼在这里不但继续着 对物理学的兴趣,而且特别 喜欢上英文课,他后来回忆 道: 英文课教师是比尔德拜 克和埃里奥特两位教授,课 堂通常设在一个能俯瞰大海 的教室里,座位的放置方式 是这样的:如果学生们不喜 欢听课的话,他们能尽情地 远眺蓝色的海平面,或者算 一算冲上岸边的海浪数目。 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学英 文的学生能够这么幸运地一 边欣赏着变幻莫测的图景, 一边聆听着仿佛来自美丽大 海的声音?……比尔德拜克 教授在他的英文课堂上所提 倡的那种精神、所创造的那 种气氛至今仍活生生地留在 我的记忆之中。 拉曼在1904年当他16岁 时就通过了学士学位考试, 其中物理和英文两门课的成 绩之优,使他获得了金质奖 章。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