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终结者司马昭(廓定风云)

三国终结者司马昭(廓定风云)
作者: 李浩白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7.06
折扣购买: 三国终结者司马昭(廓定风云)
ISBN: 9787229123093

作者简介

李浩白,重庆作家,行文浩气磅礴,著有《抗日援朝1592》(上下)、《司马懿吃三国》(1—5)等。

内容简介

不计前嫌,能用的人都用起来 魏国正始十年的正月,注定是一个除旧布新、震 天动地的非常时节。 就在这个月的初三,太傅司马懿与长子中护军司 马师、次子散骑常侍司马昭挟雷霆万钧之势猝然发动 了“高平陵事变”,以“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 僭拟,外专威权”等罪名诛杀了政敌——曹氏宗亲、 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及其满门上下,并将他的党羽 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等尽夷三族。借此契 机,司马氏一派振翼而起,垄断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马、曹之争自正始初年以来就在魏国朝廷上下时 浮时沉,明明暗暗地纠结了八九年,终于在这一夕之 间定了大局。对不少朝臣来说,反倒是在心里松了一 口气:政局之争最怕的是双方斗得旷日持久、难分难 解,这会弄得人们无所适从,而今胜负已分,局面已 定,大家顿时对自己将来何去何从都明朗了。司马氏 铲除曹爽一党,独揽天下大权,名分赫然大定,又素 为名门世族所推戴,此刻只要稍有头脑的人士都知道 :自己不出仕则已,一出仕则只得唯司马府之马首是 瞻。 但这些人士不知道,正月二十九的早上,司马府 的两个核心人物司马师、司马昭却相伴而往廷尉府牢 狱,探望一个囚徒去了。 这个囚徒并非别人,正是曹爽府中的司马鲁芝。 当正月初三夜里“高平陵事变”乍起之时,鲁芝亲率 大将军府中一些家丁斫破洛阳城东津门而出,欲助曹 爽挽回危局。后因曹爽自行认罪求降示伏,鲁芝这才 以“助逆犯上”之罪被拿进了狱中。那么,对鲁芝这 样一个曹爽派系中的死硬分子,司马师兄弟前来探监 ,又意欲何为呢? 司马师兄弟二人刚下马车,廷尉监贾充便一溜小 跑着从署门口处迎了上来,一边向他俩施礼见过,一 边故作姿态地说道:“哎呀呀!两位大人,为何不早 些时候派人来知照一下要探监视囚啊?我们廷尉署也 可先行把牢狱里洒扫收拾一下,免得待会儿脏了两位 大人的玉履啊!” “哦?公闾,你这廷尉署内狱难不成一直就脏得 像猪圈一样吗?从来就不曾打扫过?”司马师调侃着 贾充道,“亏你也还是谦谦君子出身,如今身居狴犴 之职,就不能革清旧弊把署中牢狱收拾得干净整洁一 些,以示王道教化之意?” “卫将军这个训示讲得好!贾某待卢毓大人退朝 回署之后一定向他转告!”贾充的眉毛、眼睛都笑得 挤成了一团,“两位大人——请进!贾某现在就领您 二位进中堂饮茶休息!” 司马昭淡淡说道:“公闾,你直接带我们前去鲁 芝大人的牢房吧!” “鲁……鲁芝?”贾充一愕,“二位可是前来收 取他的服罪供词?哎呀——这个可有些不好办!这鲁 芝就像茅厕里的石头,脾性又臭又硬,我们审讯了他 多次,他愣是没有认罪服法哪!” “鲁世英久居陇西要郡之职,刚正不阿,节操出 众。本将军与太傅大人对他的了解也非一日一夕了! ”司马师沉沉笑道,“你贾公闾仅凭三寸不烂之舌、 一介廷尉属官之威,就能将他审服了?本将军自是不 信——罢了!你且在前边带我们径去鲁芝牢房中吧! ” 狱中不知昼夜,只有甬道石壁上的灯盏在泛着黄 光。 油灯微弱的光线照进鲁芝所在的那间牢房,隐约 可见四面石墙、半地稻草,被镣铐锁着的鲁芝那昂然 端坐的身影投出去好长好长。 他习惯了被一次又一次地架出去审讯,所以紧闭 双目漠然静坐,仿佛对身外的世界毫不理睬。 远处一片光亮飘忽着渐渐而近,五六个人的脚步 声在牢门外停了下来。 “就是这里了。”鲁芝听到这个声音是贾充在说 话。 “打开门,你们都退出去。”一个清朗而又有些 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韦方,你在甬道入口那里把 守着,不许任何人士前来打扰我和卫将军的讯问。” 贾充和另外几个声音低低地应了一下,然后是牢 门被打开的“吱呀”声和一些脚步远去的“笃笃”声 。 牢房内外重又归于了一片沉寂。鲁芝仍是双目垂 闭,并不睁开。 “鲁将军,久违了。”一个低沉有力的声音在他 眼前的黑暗中徐徐响了起来,“您在狱中受苦了吧? ” 鲁芝缓缓睁开了双眼,只见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 二人正在他对面的草席上挺身而坐。而刚才发话之人 正是司马师。 “怎么?是杀,是剐,两位公子来宣判了?” 司马昭以前和鲁芝在关中时就熟识,见他如此凛 然而问,却“扑哧”一声笑了:“鲁将军,何至于此 ?昭与大哥今日前来见你,只是准备和你谈一些话的 。” 司马师点了点头,面容一敛,直向鲁芝开门见山 地肃然问道:“鲁将军,这几日您在此处潜心反省, 可已知错了吗?” “鲁某忠心卫主,遵道而行,何错之有?”鲁芝 哪会怕他的疾言厉色,当下脖子一梗,冷然而答。 “您忠心卫主自然是没错的。但您忠心护卫的这 个主子,您却选错了。”司马昭在旁一字一句缓缓说 道,“他不值得您去舍身护卫。” “自古以来的权力之争,都不过是成王败寇的规 则罢了。呵呵呵……你们若不定下他的‘错失’,怎 又显出你们发动这场阴谋事变的‘正确’呢?”鲁芝 摸了摸自己双腕上的镣铐,笑容冷若冰霜。 司马师却始终是岩石一般冷峻刚严的表情:“鲁 将军,您不过受了他们的蒙蔽而已。现在,师便要在 这里和您好好辩论一下您所效忠的那个曹大将军究竟 有何错失,让您明白事实的真相。” 鲁芝面色一正,身形一挺:“你讲吧!” “首先,从十年之前曹爽初任辅政大臣之时谈起 :众所周知,曹爽当时为先帝陛下的东宫旧友,所以 才会一跃而成为大将军的。先帝陛下临崩之际,考虑 到曹爽才德欠佳、资历浅薄,就特意颁下遗诏加封了 股肱之臣孙礼大人为他府中长史,悉心辅助于他。这 本是先帝陛下尽心关爱他、维护他的一招妙棋。鲁将 军你自己也明白:如果他曹爽能体会先帝陛下的深意 而多多倚重孙礼大人,他还会沦落到这天这个下场吗 ?” 鲁芝听到这里,双眼一闭,深深地叹了一口长气 。 司马师继续说道:“然而,曹爽一当上大将军之 后,就和邓飏、丁谧、令狐愚等奸猾之徒混在一起胡 作非为,反而将孙礼这样的忠贞之臣驱逐出府,还咄 咄紧逼,要把孙礼置于囹圄!鲁将军,你认为曹爽此 事做得妥当否?” “曹大将军知人不明、用人不正,这一点鲁某无 话可说。但他当日驱逐孙长史之时,鲁某亦曾竭力劝 谏,曹大将军他是受了丁谧、邓飏等人的蒙蔽和唆使 才没有采纳的。鲁某对他这一错失自是认可,但也以 为就凭此错便定他的死罪恐难服人。” 司马昭这时却开口说道:“依昭之见,身为宰辅 ,妄自尊大,饰非拒谏,亲昵小人而疏弃贤臣,这本 就是不可饶恕的大错。凭此一点,曹爽虽不至死,但 已不堪再为宰辅之臣,以免贻害社稷。鲁将军,您说 是也不是?” 鲁芝长叹一声,没有答话。 司马师接过了刚才的话头,肃然又道:“咱们谈 了他的用人之失,再来谈谈他的误国之失吧。且不去 说他妄改祖制、乱举秽政,单说他在正始五年之夏一 力操办的征蜀之役——他违反众意,强举征蜀之役, 本意是贪功图大,欲以此立威天下震慑群臣!师记得 当时鲁将军您也是极力反对的吧?可他曹爽就是拒而 不听!结果,二十万征蜀大军在他瞎指挥之下陷于骆 谷肠道,遭到了蜀军的前堵后截,人员伤亡竟达四万 余人,牛马辎重损失竟达三万余件,实为大魏建国以 来未有之大惨败!然而他返朝之后,不思自省己过, 反而迁怒于人,愈加变本加厉!此等狂悖之徒,可堪 为社稷辅弼之臣乎?” 鲁芝摇了摇头,亦是无言以对。 “接下来,咱们再谈他的忤逆之罪。曹爽‘窥伺 神器、离间二宫、残害骨肉’之罪行是确凿不疑的。 正始六年二月,曹爽还未从骆谷之败一事当中吸取教 训,就开始了独揽大权——他害怕太后对他的倒行逆 施有所异议,便极力排斥太后听政问责,蛮横无礼地 将太后强行迁往永宁宫幽闭起来。其时,太后与当今 陛下在未央殿中相拥而泣、哀哀而别,此种情形文武 群臣之所亲见也!曹爽此举大逆不道,而致当年南安 郡全境地震,毁伤民众百十人,可谓天怒人怨矣!鲁 将军以为然否?” 鲁芝昂起头来,正视着司马师:“此事鲁某倒有 异议。太后素来有意垂帘听政、干涉国事,本就与大 魏祖制不合。曹大将军迫不得已,违众而为,将太后 迁出未央宫,也是为了维护君权不遭侵蚀,虽然行事 刚峻了一些,但换成司马太傅亦未必会与他有所不同 !你这条罪状,难以令人心服!” “为了维护君权不遭侵蚀?”司马昭淡淡地笑了 ,“鲁将军您真是这么以为的?只怕是曹爽为了他自 己大权不遭制约才如此妄为的吧?”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