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龄生长

逆龄生长
作者: (美)埃伦·兰格|责编:赵灿|译者:刘家杰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逆龄生长
ISBN: 9787521743418

作者简介

埃伦·兰格,积极心理学奠基人、幸福课导师本·沙哈尔最推崇的心理学家、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哈佛大学终身教职的女性,一生共获得过“古根海姆奖”“大众心理学杰出贡献奖”“应用心理学杰出贡献奖”“成人发展与老龄化研究成就奖”“高尔顿·奥尔波特群际关系奖”等无数奖项。兰格出版的著作有:《专念》《个人政治学》《控制心理学》《学学艺术家的减法创意》等。 因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主持的那些具有开创性的试验,《纽约时报》曾将她的经历载入“年度思想”特刊。作为一位传奇性的社会心理学家和改变美国的伟大女性,她的个人经历已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逆时针》,由著名影星詹妮弗·安妮斯顿主演。

内容简介

我们需要的不是信仰的 意志,而是发现的意愿。 ——威廉·华兹华斯 时光不可逆,规律不可 违。在岁月的摧残之下,人 会变老,青年时期的朝气活 力终将成为美好的回忆。我 们身体渐弱、精力日衰.落 下一身的慢性病,所能做的 ,就是心平气和地顺应天命 。一旦病魔降临,我们只有 把自己交给医生和现代医疗 技术,然后尽量往好的方面 想。谁也无法阻挡时间的脚 步,不是吗? 20世纪70年代,我和同 事朱迪思·罗丁以养老院里 的老年人为对象做了一个实 验。我们鼓励第一组参与者 (实验组)尽量自己拿主意 。例如,他们可以选择在哪 里接待访客,也可以决定是 否以及何时在养老院里看电 影。他们每人还选择了一个 盆栽去侍弄.可以决定把盆 栽放在房间里的什么位置, 也可以决定在什么时间给盆 栽浇多少水。我们的目的是 让他们更能保持觉知状态, 生活得更充实,不要与世界 脱节。 第二组参与者(对照组 )则不用拿什么主意。他们 也分到了盆栽,但是被告知 ,养老院的员工会替他们料 理。一年半以后,我们依次 测验两组参与者的情况(包 括实验前和实验后).结果 发现,同第二组参与者相比 ,第一组参与者更快乐、更 主动、更警觉。考虑到实验 开始时参与者均年事已高, 且身体都很虚弱这一事实, 我们非常高兴地发现了第一 组参与者的健康状况也改善 了很多。我们还惊异地发现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第 一组参与者的去世人数不到 第二组去世人数的一半。 接下来的几年,我花了 积极心理学理论重要推动者、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埃伦·兰格博士于1979年做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逆时针”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兰格博士将16名八十多岁的老年人带到一个被改造为20年前(1959年)场景的旧修道院里,让这些老年人像当年一样在那里生活一周。结果,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这些老年人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其步态、体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显改善。基于这个实验,兰格博士创建了能够颠覆人类认知的“可能性心理学”理论。 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而可能性心理学研究的则是“可能是什么”。可能性心理学的重点是要寻找个体的差异性和未来的可能性。在兰格博士看来,人类的潜能很大程度上是被“无觉知状态”抑制了,因为一旦你相信自己做不到,那么你就不敢去尝试。但是,如果你意识到外在评判和医学诊断并非绝对正确,那么你就会就为自己重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别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