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终生的100部世界经典名著/经典读库

受益终生的100部世界经典名著/经典读库
作者: 经典读库编委会
出版社: 江苏美术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9.67
折扣购买: 受益终生的100部世界经典名著/经典读库
ISBN: 978753446459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名家推荐 《金刚经》是超越宗教的大智慧。——中国著名 学者、国学大师南怀瑾 作者小传 《金刚经》为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传说为 佛教弟子阿难记述的释迦牟尼佛与须菩提的问答,现 代一般认为它是1世纪的作品,由多人增补而成。该 书传人中国后,在东晋时期由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 什首次译成汉文,北魏菩提流支、南朝陈真谛、隋朝 达摩笈多、唐朝玄奘和义净也先后翻译此经。在这六 个译本中,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 为流行(五千一百七十六字或五千一百八十字),唐 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八千二百零八 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备 受冷落,流传不广。 鸠摩罗什(344年~413年),原籍天竺,生于龟 兹国。他7岁随母出家,曾游学天竺,精通梵语和汉 语。后十六国时期后秦第二任国君姚兴为了请鸠摩罗 什弘扬佛法,将鸠摩罗什迎往长安从事译经工作。鸠 摩罗什的译文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因而广 为流传。 经典概要 《金刚经》的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或者 《能断金刚波罗蜜经》,“金刚”或者“能断金刚” ,比喻智慧如同金刚一样坚固、锐利;“般若”是智 慧的意思;“波罗蜜”的意思,是到达彼岸,解脱一 切烦恼。 《金刚经》全文由三十二个品说法构成,内容十 分丰富、深奥,哲学性强,包含了般若经典的主要思 想,是一部体现般若思想的纲领之作。 读书指南 《金刚经》是佛教的无上经典,里面阐发了大乘 佛教的核心思想,故其经言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它是成佛必修的 无上妙法。它承认一个真理、一个至道,认为古往今 来一切圣贤、一切宗教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之人, 只是在个人的得道程度、时间地点、所采用的方式方 面上有所不同而已,它超越了宗教性而又包含了一切 宗教性。 《金刚经》的三十二个品,主要讲述的是大乘佛 教的空性和慈悲精神,述说第八识如来藏之体性,不 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断不常八不中道, 并且阐述其体性清净,不在六尘中了别,因此无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就是说万物本原是无形 象的,世间所见物不过是本原的幻象,尽管人们赋予 它们各种名称,但本质上都是虚幻不实的。人们不知 道自己看到的、了解的是假象,因此造了无边的罪业 。《金刚经》云:“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 所谓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 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告诫学佛之人,要修菩萨行 ,持大悲之心,发大宏愿普度众生,在实际生活中要 了知缘生如幻的境界,生起大智慧,这种准则是大乘 佛法的最高准则,金刚经在卷首、卷中、卷末都有强 调。 《金刚经》着重谈学佛的修证功夫。但修证必须 有一定的理论根据,从经中某些精炼的言说章句,可 窥见其理论的卓越。“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 庄严”,一切皆为虚妄,即使是庄严的佛家圣地也是 虚妄的。“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 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提挈了修持慈、 悲、喜、舍四无量心,修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 摄,以及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般若六波 罗蜜,成就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自在、大解脱者 的佛的过程,守约施博、以简驭繁。诸如此类的言说 章句,其义理幽微,融会贯通自成体系。 《金刚经》的文字简洁,稍微通晓古汉语的人都 可自文字上读懂此书,只是需要了解一些佛教术语及 专有名词。但由于该经思想深奥,一般人很难通过表 面的文字透彻地理解其本来含义和价值指向,故建议 参照佛家术语和专有名词的解释阅读文言原文,毕竟 现代白话译者在翻译过程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对照着 白话译文阅读,难免会偏失原文的本意。 当然,《金刚经》不是要人们一定去学佛,去出 家,每天烧香磕头。事实上,学佛之前要先学做人, 把做人的道理学到了,做人做成功了,学佛就可以成 功了,这就像是盖房子,要先把基础打好,然后才能 盖房子,基础打好了,然后房子就可以盖好了。这也 是《金刚经》的现实意义。 精粹选读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 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 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译文 我是这样听说的。那时,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 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众住在一起。到午时 该吃饭了,世尊郑重地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舍 卫城中乞食。在城中按顺序乞食完毕,返回住处。吃 完饭,收好袈裟和钵盂,洗净脚,整好座位后打坐。 ——选自《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原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 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 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 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架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 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 非菩萨。” 译文 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包括大菩萨应像这样 降伏自己的妄心:所有一切众生的心,如卵生的鸟虫 ,如胎生的人兽,如湿生的鱼类,如化生的天人,如 有色界天众生,如无色界天众生,如有想天众生唯存 一念,如无想天众生一念不存,如非有想非无想天众 生心境寂然不动,我都要使他们人于不生不灭的境界 ,而灭除妄心。像这样灭除妄心无量、无数、无边众 生,实际上没有任何众生得以灭度。知道为什么吗? 须菩提,如果菩提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那么他就不是菩萨。”P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