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天下(中国古典治理智慧)(精)

平天下(中国古典治理智慧)(精)
作者: 编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40.70
折扣购买: 平天下(中国古典治理智慧)(精)
ISBN: 978701014779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修身篇 在中国人的哲学观中,“修齐治平”是一个完整 的人格成就途径。这在《礼记·大学》中有非常完整 的论述:由内及外,从个体到家庭再到国家、天下, 个体道德在外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充实,达到化成天 下的境界。这一切的起点都在于小小个体的修身工夫 。 一是个体层面。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步入仕途首先要扪心自问的 便是“我为什么要当官”。志向的高低,很大程度决 定了你今后的人生高度。而志向一定,更须以“三军 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勇力执著前进,“无远弗 届”,“无坚不入”。《中庸》中提到的慎独工夫, 便是要人在独处的时候,也似在人前一般,时时念及 心中的道德律。不要以为人不知,便可胡作非为。 二是群体层面。 “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守信是对他人的尊重 ,也是领导干部的基本为政素养。群众可不需要只会 用嘴巴“开空头支票”的领导干部。“量小非君子, 德高乃丈夫”,领导干部带队伍,要容忍不同个性和 脾气,知人善用。同时对不同意见甚至尖锐批评,都 要有个良好心态,宽容异见。 三是态度层面。 审慎是基本素养。人不要怕犯错,但要知道哪里 犯错。所以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所以要“如 履薄冰,如临深渊”。 而积极的方面就更多了。要学会与时俱进,日新 其德。要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为我学习。要能 痛下猛火工夫,对自己身上的不足及时改正,等等。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修身 是一门长期的功课,是做事、从政之前的必要准备, 是态度的养成,也是定力的习得。不过,“慧者心辨 而不繁说”,修身的大道理每个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但聪明的人少说多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典出】《周易·乾 》〔1〕 〔1〕《周易》成书于殷周之际,亦称《易经》 ,简称《易》。后人视为《周易》之一部分的《易传 》成书于战国时期。“易”有变易(变、化)、简易 (执简驭繁)和不易(相对永恒不变)三义。传说周 文王演易,由卦、爻两种符号重叠演成六十四卦、三 百八十四爻,依据卦象推测吉凶。《周易》包含世界 观、伦理学说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在中国哲学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原文】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 龙勿用”,阳在下也。“见在田”,德施普也。“终 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释义】天的运行刚 劲有力,君子应该像它一样,发愤图强,奋斗不已。 天的运动刚劲强健,君子也应当如天一般自强勉 励,无有止息。《周易》六十四卦,第一卦为“乾” ,即“天”——在古人朴素的自然哲学里,没有什么 比天地更重要。在唐代大儒孔颖达看来,所谓“天行 健”,就是“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无时 亏退”。自古以来讲言“天人合一”的儒家,以“君 子”自居的士人,就应当“用此卦象,自强勉力,不 有止息”。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句相对, 则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一方面要 学习“天”的刚健强劲,另一方面也要学习“地”的 宽厚能容;一方面要“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是“ 顺应规律”。事实上,无论是青年学生,还是为官之 人,无论年纪老少,都应从天地自然的规律中悟出此 道,并遵此而行自强不息的人生。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