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人相处的秘密:爱、界限与规则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爱、界限与规则
作者: 胡慎之
出版社: 人民邮电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41.90
折扣购买: 与家人相处的秘密:爱、界限与规则
ISBN: 9787115563460

作者简介

胡慎之 关系心理学家,被评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 他拥有20余年的咨询实践经验,15000余小时的个案经验,曾任CCTV《心理访谈》特邀嘉宾、 湖南卫视《变形计》特邀心理顾问、《爸爸去哪儿》《奇葩说》知识合伙人、《家庭教育指导师》教材副主编。 著有《在人际关系中成长》《如果父爱缺席》《高情商沟通术》等心理学书籍。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如果你有个情绪化的父 亲 案例1.1 小时候,我觉得爸爸和 蔼可亲,但长大后渐渐发 现并非如此。爸爸很情绪 化,不高兴的时候,一定 会把情绪“写”在脸上。就算 对待客人,他也不会控制 自己的情绪,让大家很尴 尬。每当他表现得很情绪 化时,我就会特别懂事地 躲开他,免得惹他心烦。 与他相处时,我总是提心 吊胆的,生怕哪句话说得 不对惹他不高兴。只有看 到他开心,我才能放松一 些,但还是会担心他下一 刻又不开心了。 爸爸很喜欢对别人品头 论足,而他评判别人的标 准往往是对方是否重视或 尊重他。如果对方很尊重 或重视他,他就会对对方 评价很高,否则就对对方 评价很低。我很在乎他对 我的评价。如果我做的事 不能让他满意,他一定会 对我评价很低,这让我的 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觉得自己特别失败。我 是好是坏都由他说了算。 不管做什么,我都要做到 让他满意才能安心,才能 获得成就感,才能相信自 己是个有用的人。其实我 也是个总把情绪“写”在脸上 的人,这让我十分困扰, 感到自己的生活缺乏安全 感。我的父亲为什么会这 样呢?他简直像个婴儿, 我时时刻刻都要顾及他的 心情,做什么都无法安心 去做。我不想这么累,应 该怎么办呢? ——一位40岁咨询者的 自述 人为什么会情绪化 看到这个案例,我一方 面觉得很有趣,另一方面 也觉得很遗憾。有趣的是 这位咨询者已经40岁了, 还与自己的父亲保持着很 深的心理联系;遗憾的是 ,他已经40岁了,面对父 亲时依然像个孩子,想在 严厉的父亲面前表现得乖 巧听话。在与父亲的关系 上,他表现得不够成熟。 通过案例1-1,我们先来分 析:人为什么会情绪化? 其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第一,难以控制自己的 情绪。 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就是没有维持和控制情绪 的能力,即无法很好地处 理自己的情绪,必须借助 环境或他人的力量。案例1 —1中这位咨询者说他的父 亲像个婴儿。的确,婴儿 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也 不需要控制情绪。婴儿与 世界建立了关系,但他对 世界一无所知,缺乏安全 感,他要用情绪把对外界 的诉求或不满表达出来。 他希望有人(一般是妈妈)能 看到他的情绪并回应他, 满足他的诉求。案例1-1中 这位父亲用负面情绪表达 自己的不满,在这方面确 实很像婴儿。所谓情绪化 ,通常是指无法控制好自 己的悲伤、愤怒、抑郁、 厌烦、冷漠等负面情绪。 面对情绪化的人,我们往 往会表现得小心翼翼,因 为我们把对方投射成一个 脆弱的、无力保护自己的 婴儿。当对方出现情绪波 动,尤其是强烈的负面情 绪时,我们会想方设法地 安抚他、满足他。如果极 力安抚并没有让他的情绪 好转,我们就会深感无能 为力。这位咨询者与父亲 的情绪互相渗透,紧密关 联,父亲的情绪直接影响 他的情绪,让他十分困扰 ,内心充满无力感。 第二,无法产生情绪共 振,即缺乏共情力。 P3-5 ※【中国具有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壹心理联合出品】 ※【直面家庭矛盾及重大事件背后内心的困惑】 如何面对自己想“改造”或“控制”他人的欲望? 如何让家庭关系变得亲密而独立? 如何让家成为避风港? 如何将责任、义务、道理的约束,变成家庭自然的规则? …… ※【本书中,作者分五个模块,跟我们探讨了与家人相处的秘密】 解开成长过程中的心结:不延续原生家庭的创伤; 善待自己的另一半:尊重、理解、支持、陪伴; 不妨把孩子当大人看:学会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情感联结; 亲子教育要张弛有度:有规矩,也有自由; 家庭幸福的关键——爱与规则:让家成为所有成员温暖的避风港。 ※【 一个人为寻求他所需要的东西,走遍了世界,回到家里,找到了。】 珍贵的人生财富,便是幸福、温馨的家。 尊重、理解、支持、陪伴, 立界限、有规则、重品格, 是一个家庭珍贵的精神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