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3.92
折扣购买: 雅正之音
ISBN: 9787203135159
第一章 寸影千里与远望游观 艺术不仅是形象的创造与直觉表现,更重要的是精 神表达与文化自觉。艺术与文化之间是一种“形象—文 化”的整体性符号表征关系,正如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 家卡冈所言:“艺术仿佛是一面镜子,文化从中照见自 己,从中认识自己,并且只有在认识自己的同时,才能 认识它所反映的世界。”因此,艺术潜藏着时代与民族 的文化密码。对中国传统艺术而言,艺术不仅有具体可 感的器物属性,而且具有抽象颖悟层面的道体属性。“ 技进乎道”,是一种典型的中国艺术观。基于此,中国 古代的宇宙观与艺术表现之间形成了道器层面的互文关 系。从“道”的层面来说,中国独特的宇宙观表现为气 化的宇宙生成论、整体性的时空论和天人合一的结构论 ;从“器”的层面来讲,艺术则通过“造象”以实现对 “道”的追求与表达,有体道与悟真两个阶段,具象化 为远望和游观两种观看方式,指向中国传统艺术遵循“ 远望—游观—会意—体道”之路径的独特文化气质,传 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时空精神与人文宗旨,塑造中国传 统注重历史意识与天地境界的人生价值与生命依托。 第一节 变易与中国传统宇宙观念 宇宙观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理性认知的思维模式。其 在认识论层面揭示了世间万物的秩序结构与存在方式, 在实践层面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在存在论 层面塑造着人的文化信仰和价值体系,正如马克思所言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 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特有的方式掌 握世界。”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西方不同,没有将宇宙 自身看作终极性的实体,也没有将天球与地球视为彼此 对立的存在,更没有将人视作被动的主体而削足适履, 而是认为宇宙自身是由气不断生成的,天地万物是气化 过程中的生成物,人秉天地之精而可“参天法地”以经 世致用。老子有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 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故道大,天大,地 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是说,“人—地—天—道—自然”共同构成了宏大 的宇宙圈。基于此,中国传统宇宙观是以人为基点构建 起的宇宙体系和世界图景,不仅探究宇宙的生成和结构 ,而且探讨天地之道与人事之用的合一关系,从而构建 起“天—人—地”的三重世界结构。 就宇宙生成而言,老子早在《道德经》中就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阳 ,冲气以为和。”从老子之言中,我们可知万物含阴阳 之气而生,而阴阳之气由“一”所生,“一”则由“道 ”所生。那么“道”之为何?从“道”到“一”之间又 是如何演变的?汉代刘安在《淮南子·天文训》篇中对 此作了阐释: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 昭。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 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从引文中可知,在天地形成之前,整个世界呈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