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畅销的光与影
ISBN: 9787520722858
现任sunmark株式会社董事长。1951年出生于京都。1976年毕业京都大学文学系德文科。2002年开始出任sunmark董事长。作为总编辑,他先后策划和编辑了畅销作品《脑内革命》 (410万)、《活法》(133万),《不生病的活法》 (140万),《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159万)等8本超级畅销书,作为经营者,他致力于拓展海外版权的输出,《水知道答案》在35个国家出版发行,销量突破300万册,《活法》在中国销量突破460万册。2015年《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在20个国家出版发行,在美国亚马逊的年间综合排名第2位,突破400万部。目前海外发行累计2500万册。
出的第一本书为何就成了畅销书? 我比较中意“名人起初皆无名”这句话。这个道理很浅显,所谓名人,并非一开始就有名。名人原本皆是无名之人,后来由于某个契机或原因,才得以成名。 奇妙的是,该道理虽说浅显,但有时却是意外的盲点——对于长期受到公众关注的大牌名人,许多人往往会有“其天生就是名人”的错觉。 既然名人和品牌效应会左右图书销量,那么请名人出书自然更有利。在出版界,该思维方式的确存在。但在我看来,这并非完全在理。 我在前面提到,书是能量体。一个名人如果出了好几本书,则书的能量难免分散。倘若这些书大同小异,则内容难免陷于陈腐。换言之,从“书籍能量论”来看,名人不断出书,反而会显出劣势。 出版新书,归根结底是“创造新价值”。既然“价值的高低”是决定图书成败的关键,那么更有潜力提供前所未有的新价值、拥有巨大能量储备的“无名之人”可谓是最强的。 既然出版人的使命是“从零创造并使其最大化”,那么发掘潜力雄厚的“无名之人”、创造新价值、使其传播至全国乃至世界,便可谓最为理想和激动人心的工作了。 关键不要仅限于“书籍”范畴,而要基于“让内容价值最大化”的思维。若能做到这点,就能实现前所未有的有趣尝试,或许还能改变出版业的面貌。 以小说为例,出版界有句老话——“小说家的第一本小说,已然承载了其所有”。我认为这不仅限于小说,经管类书籍也好,励志类书籍也好,皆是如此。换言之,拥有巨大能量的“新风”往往能席卷书市,制造热销爆点。 原因很简单,作者长年积蓄的能量,会在处女作中一口气爆发。“第一次”的能量是巨大的。 百万级畅销书的光与影 除了“名人起初皆无名”外,我还经常引用另一句相关的话,那就是“有名无力,无名有力”。 顾名思义,有名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力,即便以前有力,若躺在成绩簿上睡大觉,就会立刻沦为无力。换言之,即便面对有名的专家或大师,只要对其说的话抱有质疑,身为采访者或听者,就应该大胆提出来。 另一方面,这世间广阔,人也形形色色。虽称不上“砂砾中藏着砂金”,但在芸芸无名之众中,也有能力非凡之士。而与这种人之间的缘分深浅,有时会影响到自己的一生。这并非仅限于编辑,而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道理。 总之,有名也好,无名也好,与其本人的能力水平其实关系并不大。 职称、头衔、毕业的大学、工作的企业……如果一个人把这些视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和自己得以存在的身份价值,那么一旦得到这些,便会抱着它们不放,而不再努力去提升心性。这就成了极致的“橱窗人”,且会毫无理由地骄傲自满。 可见,一个人若从无名变得有名,也要明白“名气自身毫无价值”的道理,从而坚持每日精进。 在本书第1章的“过往皆善哉”中,我提到“看似好的事情,真的就是好事吗?而看似坏的事情,真的就是坏事吗?”这样的想法,一直在我脑中激荡。 有人说:“中大奖获得几亿日元的人,大半数都会陷入不幸。”照此类推,由于成为畅销书作者而名声大振的人,或许亦类似。换言之,百万级畅销书作家的身上,其实也潜伏着这样的危机。 作为一家成功打造出多位畅销书甚至是百万级畅销书作家的出版社,身为该出版社的社长,说出如此“不恰当”的话,也许指责和非难在所难免。但正是基于大量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我才敢如此断言。 举个真实的例子,某作者在成名之前,其演讲酬劳是“90分钟3万日元”,可在因著书大卖而一举成名后,其酬劳一下子涨到之前的20至30倍。耐人寻味的是,面对这样的“待遇升级”,作者本人的态度并非诚惶诚恐或谦虚推辞,而是欲望膨胀,要求酬劳“一加再加”。 此外,在出名后,不管到哪里,都有人簇拥,有人索求签名,获得众人追捧。于是乎,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奢侈浪费的习惯,对他人的态度也变得傲慢无礼。常言道,“骄兵必败”,如此目中无人,势必会加速由盛至衰的趋势。况且这样的人在成为名人之前只是普通人,在名利面前无疑很容易不知所措,迷失自我。 若之前已有相当成就,并一直活跃于层次较高的“舞台”上,即便自己的书成了百万级畅销书,依然能淡定冷静,全然不为所动。但对“从无名突然变成有名”的人而言,这就是相当大的考验了——若不能格外注意和审视自己的言行、努力保持谦虚感恩之心和“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的思维方式,等待其的必然是“由盛至衰”的灰暗结局。 稻盛先生曾说,“成功亦是对人的一种试炼”。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我能接触到许许多多的名言警句。或许我依然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但在“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方面,如此一针见血且深入本质的话,我觉得别无二家。也许“成功”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考验。 在这一节“名人起初皆无名”的内容中,我既阐述了“处女作”的强大能量以及成为畅销书的潜力,这可归为“光”的部分,也论及了百万级畅销书作家容易陷入的“由盛至衰”的陷阱,这可归为“影”的部分,因此可谓围绕“光”与“影”的思考。而在下笔阐释上述内容时,诸如“高山必有深谷”“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格言谚语,皆在我脑中不断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