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全史](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306/02/20230306020906542.jpg)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1.50
折扣购买: 丝绸之路全史
ISBN: 9787201105734
郑彭年,浙江桐乡人,1933年生。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曾任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著有《日本西方文化摄取史》、《日本中国文化摄取史》、《中国改革开放史》、《西风东渐:中日崛起的历史考察》、《勿忘国耻》、《靖国神社》、《拥抱海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独步天下五千年》、《东亚开放史》、《鸦片战争》、《甲申甲午风云》等十余部作品。
汉初休养生息与经济发展 (1)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尽管汉的政治体制与秦相同,但施政上截然不同 。汉代始终把废除秦苛法及休养生息作为施政方针, 因为汉帝国成立时人民实在太贫困了,不仅物价飞涨 ,还出现粮荒。粮食每石万钱,比秦时的价格高三倍 多。以至于出现“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无盖藏”这样的清一色贫困。因此汉五年(前 202)五月楚汉战争结束,罢兵遣送回乡时下达以下几 道命令:一是部队里的关东人愿意留在关中为民的, 免徭役12年,回关东的免徭役6年。二是劝说逃亡在 外的居民回乡生产,重编户籍,恢复爵位、田地、住 宅等。三是因饥饿自卖为奴的,恢复庶民身份。四是 所有军吏卒凡无罪的,一律晋爵为大夫,原为大夫的 进爵一等,并免除本人及全家的徭役。 汉七年(前200)春,为鼓励生育,规定凡增添丁 口的,给予免服徭役两年的优待。汉十二年(前195) 二月刘邦连下两道诏令:一是诸侯王每年十月献朝, 并规定数额,以免向民众征收过重的赋税。二是地方 政府发现才德兼备的人,立即上报,并负责护送进京 。刘邦的儿子惠帝为了增加人口,在六年(前189)下 诏,成年女子不出嫁的,收五倍于人算钱(一人算钱 为120钱,合600钱)。出嫁年龄规定为15至30岁。这 样,到文帝景帝时人口增加三四倍。 减免税收和劳役,对发展农业起了不小的作用。 按亩收税的田税,原来是十五分税一,文帝前元十二 年(前168)减免一半,即三十分税一。文帝前元十三 年(前167年)田税全免。劳役,出300钱可以免除。过 去戍边一年,现在减为三日。人算钱从原来的一算 120钱减为40钱。过去每人年出63钱贡献给皇帝的献 赋,现在完全豁免。 (2)勤俭节约、奖励农耕 文帝前元元年(前179)三月,诏令对穷人及鳏寡 孤独发放赈贷。后来又下诏规定各地关怀老人,发给 布帛酒肉等物,地方官要亲自慰问,将物品送到家。 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十一月,下诏选举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者。并指摘施政弊病,要求节约经费,减 少守卫京师的士兵和官吏用马以补邮驿之需。还赦免 因罪而被充当奴隶的人,回乡务农。文帝多次下诏提 倡重农的社会风气,反对“背本趋末”和奢侈的风气 。前元十二年(前168)下诏派遣使者到各地慰问孝悌 、力田、三老等乡官和廉吏。贾谊向文帝上《论积贮 疏》,论述重农抑商,驱民归农。文帝阅后很感动, 当即在春耕时节到京城的籍田(朝廷征用民力耕种的 田)上举行亲耕仪式。多次下诏重申以农为本,反对 弃本事末,奖励力农。这样,农业迅速发展起来,粮 价大大下降,文帝时粟每石仅十余钱。 后来晁错向文帝上《论贵粟疏》,主张:“欲民 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认为要吸引农民重视农业,首先是提高粮食价格, 对能够提供粮食者实行奖励,可以赐爵,也可以赎罪 。文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号召把粮食运到边境。边境 粮食充足了,可以储备在郡县。郡县储足一年所需的 粮食,便可免收田税。由于晁错的建议得到实现,官 府储备粮充足,文帝于前元十三年六月下诏免收天下 田税,共免收全国田税13年。文帝提倡节约,在位期 间没有添造宫殿苑囿。为了节省黄金百斤,停止建筑 露台。他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 ,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史记·孝文本纪》。) 景帝继续实施轻税劝农政策.准许农民由耕地缺 少的地方搬迁到耕地富余、灌溉便利的地方。前元元 年(前156)五月下诏田税减半,实行三十分税一。从 此以后,这样的税率成为汉代定制,比前代明显减轻 。七月下令禁止贪污受贿,贱买贵卖。他多次下诏申 明以农为立国之本,强调重本抑末。他说:“雕文刻 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 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这是显而易见的道 理。他要求地方官吏认真执行,失职者严加惩罚。 上述劳力复员、农业复苏、赋税减轻、财政紧缩 等措施,大抵就是“文景之治”的内容,其中贯穿着 休养生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与汉初黄老学“清静”“ 无为”的治国基本纲领相契合,在朝廷上层统治者之 间形成一种普遍流行的思想学说即黄老学派。这个学 派以曹参治理齐国初见成效为契机,惠帝二年(前 193)曹参接替萧何为丞相后又以休养生息的政策而治 天下,先后得到文帝、景帝、窦太后的支持,中央有 丞相曹参、陈平及太尉张释之,地方有田叔、王生等 执行者,大行其道,成为汉初六七十年的主导思想。 而这种清静无为的思想正好与当时自耕农、中小地主 发展生产的条件相吻合.为整个汉代奠定坚实的政治 经济基础做出重大贡献。 P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