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破晓篇上下)

大医(破晓篇上下)
作者: 马伯庸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67.00
折扣购买: 大医(破晓篇上下)
ISBN: 9787532183562

作者简介

马伯庸 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 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 代表作《古董局中局》入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好书文学类十大好书。 代表作:《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草原动物园》《七侯笔录》《龙与地下铁》《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三国配角演义》。

内容简介

一九〇四年七月三日,关东。 一只乌拉草鞋重重地踏入泥泞。 “噗叽”一声,一股浊黄浆子从脚指头缝涌上来,小腿一个踉跄,拖着整个身子摔在地上。 这是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孩子,一张方脸黑得像是铁锅底。他在泥浆中挣扎着起身,身上的深蓝色军装瞬间变成了土黄色。他爹在旁边赶紧伸出一只粗壮的胳膊,将他从泥里捞出来,又在他后脑勺重重地拍了一巴掌。 “好好看道儿!别糟践衣服!”男孩爹喝骂道。男孩两片厚厚的嘴唇紧抿着,不吭声,满眼不服。 若是鸭绿江上的渔民看到他们俩的穿着,肯定会大吃一惊。他们两个人穿的是深蓝色军装,前襟有一排五枚铜纽扣,外号唤作“倭皮子”。正式一点的叫法,是日本陆军的明治十九年式军装。 一对留着辫子的关东父子,居然会穿起日本兵的衣服,这委实古怪。更古怪的是,在这对父子身后,还跟着足足两百号人,俱是一样的装扮,长长的队伍好似一条深蓝色的长虫在山林里钻行。 在这支诡异的队伍最前头,是一个和尚。他听到巴掌声,回头笑道:“方村长,别为难孩子啦,专心赶路。” 方村长悻悻地推了儿子一把,对和尚道:“觉然师父,咱们到底要去哪里?” “莫急,莫急,再走一段就到地方了。 一个在日俄战争中死里逃生的东北少年、一个在伦敦公使馆里跑腿的广东少年、一个不肯安享富贵的上海少女——这三个出身、性格、际遇各不相同的年轻人,在一九一〇年这一个关键节点,同时踏入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开始了他们纠葛一生的医海生涯。学医有什么用?能不能救中国?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下了最生动具体的回答。 本书以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所医院的成立和发展,以小见大,侧面展现了中国现代医学艰难创建和发展的过程,筚路蓝缕、救民为国的艰难与曲折。 作者马伯庸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吸收、借鉴了红十字运动研究的学术成果,走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大医》不仅立体呈现红十字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且通过红会代表性人物沈敦和、张竹君、颜福庆等的人道活动,再现中国红十字运动的绰约风采,人物思想饱满,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亲切真实,栩栩如生。他们的开拓精神与人格魅力,值得后人景仰和传承。与红会总医院息息相关的方三响、张希、姚英子、农跃鳞等,命运多舛,经历曲折复杂,沉沉浮浮,起起落落,正折射出近代社会多事之秋、多灾多难的时代特征。从这些人物身上,可以感知时代跳动的脉搏以及国家的前途与个人的命运“捆绑”,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人道主义共振共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全两册大护封包装,随书附赠“真实历史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