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
ISBN: 9787549587537
杨照,**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政论家。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明*报》总主笔、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新新闻》周刊总编辑,现为“诚品讲堂”、“敏隆讲堂”长期经典课程讲师。主要著作有《故事照亮未来》《我想遇见你的人生》《想乐》《迷路的诗》《寻路青春》,以及现代经典细读、古代经典选读系列属数十种。
音乐了解我们 舒伯特曾经在*记里记录过他做的一个梦。 在一个派对聚会上,所有的人都玩得很高兴,唯 独他一直快乐不起来。看到他那张阴云满布的脸,爸 爸生气了,大发脾气将他赶走,要跟他断*父子关系 。 他因而离家流浪,在外面晃荡了好久好久,才鼓 足勇气回家。爸爸和气地接纳了他,还带他看新布置 好的花园。爸爸对新花园很满意,热切地替他介绍说 明。他其实一点也不喜欢花园的模样,觉得品位低劣 ,让人难以长待,但他不敢跟爸爸说。然而过了一会 儿,爸爸逼问他喜不喜欢那座花园,他实在无论如何 也说不出“喜欢”两个字,于是爸爸又生气了,他再 度被逐出。 不知道过了多久,漫游中他发现前方有一群人围 绕着,靠近着,原来那是一群参加葬礼的人,一圈圈 将墓地围着。他突然生出想要进去参与葬礼、向棺木 致敬的冲动,他没有理由加入送葬行列,人家*没有 理由让他进去,然而无论如何他就是一步步走过去, 奇迹般地,人群让出空间来,他发现自己站到了*内 圈,棺木就在面前,而且发现父亲也在送葬的行列里 ,父亲温柔地牵起了他的手,父亲泪流满面,他自己 哭得*厉害。 这个梦,一定反映了舒伯特和父亲之间复杂而暧 昧的关系。他渴望被父亲接*、肯定,却又无法放弃 自我,勉强自己变成父亲期待、喜爱的那种儿子。他 *不了父亲的品位,但他也无法因此弃**于父亲***的崇拜与追求。 这样的父子关系,也一定对舒伯特的创作产生影 响。他那种鲜明却又缺乏自信的自我风格,经常游移 于伸张与畏缩、夸耀与取消的矛盾手法,与他的梦境 紧密呼应,读着他的梦,我们对他的音乐,有了深一 层的理解与感*。 换个不同角度看,舒伯特的梦,也可以被看做对 于我们一般听者与音乐关系的某种隐喻诉说。德国哲 学家阿多诺写过一大本聆听贝多芬的随手札记,其中 *早的一则如此写着: 我们不了解音乐—是音乐了解我们。在音乐家与 外行人皆然。我们自以为与它*亲的时候,它对我们 说话,带着伤心的眼神等我们回答。 大部分时候,许多复杂的古典音乐就像是远方别 人参与的葬礼,不能说与我们无关,毕竟生命的共同 经验很快会将那种哀戚与肃穆的气氛感染到我们身上 ,然而我们却也不能说这与我们有关。我们不认识那 死者,没有对于死者的记忆、感情,哀戚与肃穆只有 普遍普通的意义,一点也不具体。 然而在那梦幻般神秘的时刻,我们会不知其来由 ,无法清楚对自己说明交代地,对于应该不干我们的 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甚至**了好奇,而有了强烈 的切身性,吸引我们不能不靠近过去。 我们自己设想着:这音乐、这事怎么可能跟我有 关呢?我们担心:我终究只是个不相干的外人,别人 怎么会接纳我?我们认定,从这里到音乐核心那里, 应该会有层层阻碍,把我这个外人挡在外面吧? 很多时候,这些自己内心的猜疑,真的就让我们 却步了,宁可停留在一段“适当”距离之外。那就是 我们和大部分音乐间保持的距离。只有*少数*宝贵 的瞬间,我们才像舒伯特梦中发生的那样,抑制了自 己所有的怀疑与犹豫,仿佛被某个单一意念占满,麻 木了,坚持前进。就在前进的过程中,不只是距离逐 渐缩小消失了,连原先明明应该存在的障碍,也自然 而然地推排开来,为我们让出一条路。 让我们一直走到*内里的所在。在那里,我们撞 见的不是什么陌生的死者,而是我们*在意的人,或 我们*在意的感情。即使我们还是无法指认那位死者 的名姓,描绘他生前的脸容,记起他的美德或罪行, 但我们瞬间明白,那葬礼正是为了让我们和自己内在 *深刻情感重逢而进行的。我,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甚至不是死者,就是那场葬礼真正的主角。 音乐,贝多芬或舒伯特的音乐,当然不是为我们 而写的,这样简单明了的事实却无碍于我们成为贝多 芬或舒伯特音乐的主角。借由单纯的聆听,有些音乐 ,突然对我们说话,用贝多芬或舒伯特的语言说,但 那诉说的内容,却可能是我逃避的一段痛苦、我无从 掌握的一段爱情,甚至是我自己不知道结局的一段故 事。 这应该就是阿多诺说“是音乐了解我们”的真诚 意思吧!音乐在叫唤我们,“带着伤心的眼神等我们 回答”。那眼神为何是“伤心的”?因为我们通常不 懂得回答,我们固执坚持那是别人的、陌生的葬礼, 坚持不走过去。 不走过去,那音乐就永远都是别人的,我们可以 远远地观察,巨细靡遗地记录所有参加葬礼的人的模 样,**计算葬礼进行的长度,目睹每一个仪式中的 细节,但我们不会发现自己的父亲在那墓穴旁边,* 不会潸然泪下,乃至痛哭流涕。 换句话说,用那种有距离的态度,顶多我们只是 自信地宣称自己了解音乐,而到不了阿多诺提示的那 种“被音乐了解”的境界。*美好的经验,不是了解 音乐,而是被音乐了解。 要被音乐了解,需要敏感,*需要勇气。生命必 须伸出够多够广的触须,敏锐地接近音乐,与音乐亲 和,并且捕捉到音乐对我们不断发散的感官讯息。而 就在阿多诺描写的那种关键片刻,我们还要能体会、 明白音乐“伤心眼神”的期待,勇敢地抛开作为陌生 人的身份与矜持,勇敢、心无旁骛地,就是向前走去 ,以勇气令比你早到的人群让出一条路来,一直走到 音乐讯息*深*深的领域,在那里找着自己*爱*怕 又*愧疚的人,在那里流下升华、赎罪的热泪来。 P3-5
1. 古典音乐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从音乐家、从时代、从历史去感*音符背后的人生况味,重新发现藏在乐理中的鲜活情感。这样,我们才能听到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喜怒哀乐,听出三百年来的社会百态,才能真正听懂古典音乐。
2. **作家杨照的音乐沉思录——这不只是一个**乐迷的古典音乐指南,*是杨照的感悟之书,是他多年来从音乐中体认到的道理。文字真诚细腻,表达清晰流畅,仿佛间,好像真的听见音乐响起。
3. 数十首经典曲目随书聆听——配合阅读内容,挑选出四十多首名家名作,库克音乐免费正版音乐,边读边听。
4. 看理想同名视频节目《呼吸》在线观看——杨照和他的女儿李其叡共同主持的古典音乐栏目,让你在基础上*好地了解古典音乐。
5. “没有谁的耳朵真的不能、不够拿来听巴赫”——现代社会吵杂的环境里,我们逐渐变得听力迟钝、懒于思考,以致愈加难以听见身边的美好之声。古典音乐,能让我们抗拒耳朵的退化、智力锈蚀,走出声音的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