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127/14/20231127140047858.jpg)
出版社: 吉林美术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5.40
折扣购买: 海底两万里
ISBN: 9787538682595
儒勒·凡尔纳(1828—1905) 十九世纪法国 小说家、博物学家。凡尔纳的一生创作了大量 的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充满科学幻想,对科幻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其作品还具有极高的文学性和知识性,他逝世时人们评价说:“他既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又是文学家中的科学家。” 其代表作为三部曲《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还有《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一 飞逝的巨礁 一八六六年出了一件怪异的大事,是一个没人说得清也无法说得清的怪现象。一段时间以来,有好些船只在海上与“一个庞然大物”相遇。那是一个长长的梭子状物体,有时泛着磷光,比鲸鱼的个头儿大,而且速度也比鲸鱼快得多。 在一八六七年的头几个月里,怪物的事似乎已经被遗忘了,不会再有人提起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些新的情况又出现在公众的面前。这一次,已经不再是什么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了,而是一个必须加以避免的真真切切的危险。那怪物变成了暗礁,但却是个能飞逝的无法捉住的暗礁。 一八六七年三月五日,蒙特利尔海洋航运公司的莫拉维扬号夜航至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面上,右舷尾部撞上了一块礁石,可任何海图上都没有标明这一带海域有此礁石。出事地点被准确地测定、记录下来,而莫拉维扬号也无任何损坏,便继续航行。它是撞到了一处暗礁呢,还是撞到了遇难船只的残骸,无从得知。但是,等到回到船坞进行检查时,才发现船的一部分龙骨已被撞裂。 三个星期后,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故。 一八六七年四月十三日,海上风平浪静,风向甚宜,斯科蒂亚号正行驶在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分的海面上。 下午四点十七分,旅客们正在大厅里用晚餐,突然间,斯科蒂亚号左舷轮后部被轻微地撞击了一下。 斯科蒂亚号并没有撞上什么,而是自己被撞到了。撞击似乎非常轻,所以船上的人都没有因此而有所不安,但是,大家却听见货舱监运员跑到甲板上来,大声喊叫道: “船要沉了!船要沉了 安德森船长立即下到底舱。他发现五号舱被海水浸入,而且浸水速度很快,说明破口处窟窿很大。安德森船长立即下令停船,并派一名水手潜入水中察看损毁情况。原来船体吃水线以下部分有一个两米宽的大洞,这么大的洞涌进的海水是无法堵得住的。因此,斯科蒂亚号只好在它的几个驱动轮被淹没了一半的情况下,继续行驶着。此时,它距克利尔岬三百海里,所以晚了三天才驶回利物浦,进了公司的船坞。这三天可是让利物浦的人惊恐得够呛。 斯科蒂亚号被架上了干船坞,工程师们开始对它进行检查。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吃水线下两米半的地方,破了一个有规则的等腰三角形。铁皮上的裂口很整齐,即使使用打孔钻也无法打出这么规则的洞来。如此看来,弄穿这个洞的钻孔工具肯定不是用一般的淬火技术制作的,而且,这个工具用巨大力量冲出来,穿透四厘米厚的铁板,还得倒退出来,这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自此,以前的那一次次海难的不明原因,全都归结到这个怪物的身上。由于这个大怪物的存在,各大洲间的航路变得日益危险,公众坚决地要求,应不惜一切代价,把这头可怕的大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 二 赞成与反对 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我正对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贫瘠土地进行了一番科学考察之后回来。我预定于五月初返回法国。回国前的这段时间里,我对我所采集的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行了分类整理。斯科蒂亚号发生意外的时间正好是这个时候。 我到纽约时,这件事被传得沸沸扬扬。 可能的答案只有两个,人们因而分成了观点极其对立的两大派,一派认为是一种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派则认为是一艘动力强大的“海下”船。 可是,后一种假设尽管还算说得过去,但经过对新旧两个大陆的调查,它也站不住脚了。因为某个人要想拥有这样一种机械,那是不可能的。他是在什么地方建造它的?是什么时候造的?造这么个庞然大物,他又怎么能保守得住秘密呀? 只有一国政府才可能拥有这种破坏力巨大的机器。在人们想尽办法提高武器杀伤力的悲惨时代,某个国家背着别国研发这种可怕的武器是有可能的。然而,各国政府纷纷发表声明,予以否认,所以这种战争机器的假设也就不能成立了。 我抵达纽约后,有些人便专程前来征询我对此事的看法。我曾在法国出版过一部两卷四开本的著作《海底的秘密》。该书深受学术界的重视,而我也因此成为博物学中这一极其神秘的科学方面的专家。别人当然要征询我对此事的看法了。只要是能够否定事情的真实性,我是绝对要持否定的态度的。可是不多久,我被逼无奈,只好明确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纽约先驱论坛报》也给巴黎自然史博物馆教授、尊敬的皮埃尔·阿罗纳克斯先生发了约稿函,请他对此事发表看法。 我只好也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从政治学和科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写了一篇内容翔实的文章,于四月三十日发表在该报上。在此,我把拙文的摘要抄录如下: “我对各种不同的假设一一地加以研究之后,由于所有其他的假设都被排除掉了,所以我不得不承认有一种力量大得惊人的海洋生物存在。我倾向于它属于一种巨大的独角鲸什么的……” 我的文章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反响很大。有不少人是赞同我的观点的。而且,该文的结论也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人的头脑就喜欢这种对超自然生物的奇思异想,而海洋正可以为这种遐想提供空间,因为海洋是这类庞大的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最佳场所,与之相比,陆地上的动物,如大象和犀牛,简直是小得可怜了。 有些人只是把这件事当作是一个有待解决的纯科学问题,另有一些人则主张把这个可怖的怪物从海洋中清除掉,以保证横渡大洋的交通运输的安全。 公众舆论形成之后,美利坚合众国率先发表了声明。纽约已做好准备,组织一支远征队,前去清除独角鲸。一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已做好准备,争取尽快远航。各武器库的大门已向法拉格特舰长敞开,他正积极地装备自己的舰艇。 七月三日,终于有了消息,说是从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驶往上海的一艘轮船,三个星期前,在太平洋北部水域,又看见了那头独角鲸。 这则消息令群情振奋。法拉格特舰长奉命立即起航,一天都不许耽搁。食物已经装上了船,燃料舱里装满了煤。全体船员已各就各位,只等点火,加温,起锚! 亚伯拉罕·林肯号准备驶离布鲁克林码头的三小时前,我收到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纽约第五大道饭店 巴黎博物馆阿罗纳克斯教授先生: 如果您愿意随亚伯拉罕·林肯号一同远征,代表法国参加这次探险的话,合众国政府将乐观其成。法拉格特舰长已经为您准备好了一间舱室。 顺致 敬意 海军部部长J.B.霍布森 适读人群 :7-12岁 凡尔纳已离开世界110个年头,但他的小说却永不过时。 凡尔纳的小说是许多人的科幻启蒙,《三体》作者刘慈欣读的首本科幻小说即是凡尔纳所著。 科学性是《海底两万里》的一大特征。世界上一艘核动力潜艇即被命名为“鹦鹉螺”号。 本版译自法语原版,未删节全译本, 还原凡尔纳笔下美丽神秘的海底世界。 这不是一本单纯的科幻小说!!! ◎这是一本百科全书:本书内容涉及海洋、生物、地理、天文、艺术等多个学科,在畅享精彩故事的同时轻松获取百科知识。试问你拒 得了吗?! ◎这是一本历险游记:*号的足迹遍布七大洲四大洋,航行里程可绕地球两圈!在这漫长的航路中,有你少年时关于航海和冒险的所有梦想! ◎这是一本海洋食谱:在编稿过程中,书中的各式海鲜鱼虾和海岛美食几度让吃货小编咽口水——此书堪称舌尖上的海洋美味食谱! …… 走起,少年!跟上“鹦鹉螺”号,别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