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雄(岑参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边塞诗雄(岑参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作者: 管士光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边塞诗雄(岑参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ISBN: 9787506387156

作者简介

管士光,男,1956年生,山东梁山县人。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唐人大有胡气》《浅草集》《管士光作品集》《唐玄宗与杨贵妃》《苏武与李陵》等,并发表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文化和出版工作的文章数十篇。

内容简介

唐朝有两个都城,一个是长安,称为西都,一个 是洛阳,称作东都。东都洛阳附近有一座名山,叫作 嵩山。唐代的嵩山,同现在一样,树木茂盛,风景优 美。嵩山山南称为嵩阳,在武则天时改名登封。嵩山 在唐朝人眼里是一个重要所在,因为这里离东都洛阳 很近,便于人们去东都洛阳结交权贵、谋取功名、经 营商业,而居住在洛阳的达官贵人也常到嵩阳一带打 猎、避暑,所以他们的别墅也喜欢建造在这一带,因 为这里清静,隐居山林的人士也喜欢选择这里居住, 所以附近建有不少和尚和道士的寺观。这样一处自然 景观和地理优势并存的地方,自然是唐代的人们,包 括诗人们所喜欢的暂居之处了。盛唐著名诗人中,几 乎没有人没到过嵩山,杜甫、王维、王昌龄、李白都 登过嵩山,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而还有一位唐代 著名诗人在这里生活了多年,留下不少佳作,这位诗 人就是本书的主角——岑参。 岑参是怎么来到嵩阳的呢? 这还要从头说起—— 岑参的祖籍是南阳棘阳,即今河南新野县,梁时 迁往荆州江陵,即今湖北荆州市。岑参的父亲一直出 外做官,在他当仙州刺史的时候,岑参出生了。岑参 的父亲叫岑植,他当仙州刺史的品级为正四品下,每 月享受的待遇相当不错,正常收入有每月俸给十一千 ,禄米二百四十石,职田七顷,公廨田八顷,庶仆十 二人。岑植官位中等,待遇颇丰,足以维系全家过较 富裕的生活。到岑参五六岁的时候,岑植由仙州刺史 改任晋州刺史。晋州即今山西临汾,晋州刺史在品级 上从三品,因为晋州较仙州富庶,地位更为重要,所 以从唐朝的品级看,仙州为小州,晋州为上等州,同 样官任刺史,地位和官品却有不同。岑参在晋州开始 读书,也对汾水周围的景色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后 来又来到汾水桥边,写下了充满感情的诗篇《题平阳 郡汾桥边柳树》。此诗题下有自注:“参曾居此郡八 九年。”其诗云: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这首小诗赋予柳树以生命和感情,写出作者重返 旧地高兴而又复杂的心情。如果岑参在这样的环境下 继续成长,也许其人生会是另外的一种景象,可是命 运多变,只过了五年,岑植就因病去世了。岑参的母 亲是继室,丈夫前妻育有二子,岑渭、岑况早已成人 ,离家独自谋生,而她自己生养的三个孩子岑参、岑 秉、岑垂只能和她一起在晋州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 在岑参十三四岁的时候,岑参随母亲迁往河南府王屋 县,王屋县北十里左右就是著名的王屋山。王屋山的 主峰叫天坛山,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镇北,天坛 山南青萝河畔有岑参祖上留下来的别业,岑家称之为 “青萝旧斋”。《大清一统志》里说:“青萝斋,在 (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下,唐岑参别业也。”岑参 这时已经在王屋县城和青萝旧斋往返居住了。后来他 在外做官,想起自己早年居住在王屋山下,常常去青 萝河游玩,有时钓鱼,有时闲逛,好不惬意!他常常 回忆这一段美好的生活,如在虢州做官时写下了《南 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诗里表达了对王屋旧斋及 当年悠闲生活的怀念,诗里这样写道: 早年家王屋,五别青萝春。 安得还旧山,东溪垂钓纶? 一年以后,岑参一家又告别王屋,向南渡过黄河 ,经过东都洛阳,来到嵩山南边的丘陵地带,这里也 有岑家祖上留下来的旧草堂,岑参一家便在这里住了 下来。住在这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离他大哥岑渭 当官的地方不太远。来到嵩山以后,岑参常常怀念王 屋的隐居生活,也怀念在那里交往的隐居之士,有一 天他在王屋山东边的溪流畔留宿,情有所感,写下了 《宿东溪怀王屋李隐者》: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 晚来南村黑,雨色和人烟。 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 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这首诗写得十分平易,表现出他善于写实的特点 。首联写出山居人家的景色,山店有泉,不用凿井, 而百家同饮一泉;中间两联犹如一幅水墨画,确是“ 诗中有画”。沙雁,指河边沙洲上的雁。尾联感叹不 能与隐者相见,令人遐想,余味悠然。天坛,王屋山 之绝顶,为隐者所居之处。此诗前写宿东溪所见,绘 出山中幽绝景观,后写诗人之感慨,读之使人感到“ 高人宛然在目矣”。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