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选译(名师解读版)/新黑马阅读

庄子选译(名师解读版)/新黑马阅读
作者: 肖颖
出版社: 吉林大学
原售价: 17.80
折扣价: 14.30
折扣购买: 庄子选译(名师解读版)/新黑马阅读
ISBN: 978756019858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说话辩论并不像是吹风。善辩的人辩论纷纭,他 们所说的话也不曾有过定论。 果真说了些什么呢,还是不曾说过些什么呢?他们都 认为自己的言谈不同于雏乌 的鸣叫,真有区别,还是没有什么区别呢? 大道是怎么隐匿起来而有了真和假呢?言论是怎 么隐匿起来而有了是与非 呢?大道怎么会出现而又不复存在?言论为何存在而又 不宜被认可?大道被小小 的成功所隐蔽,言论被浮华的词藻所掩盖。所以就有 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辩,肯 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否定对方所肯定的东西。想要 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非 难对方所肯定的东西,那么不如用事物的本然去加以 观察而求得明鉴。 各种事物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各种事 物也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 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那一面看便看不见这一面, 从事物相对立的这一面看就 能有所认识和了解。所以说,事物的那一面出自事物 的这一面,事物的这一面亦起 因于事物的那一面。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并存 、相互依赖的。虽然这样,刚 刚产生随即便是死亡,刚刚死亡随即便会复生;刚刚 肯定随即就是否定,刚刚否定 随即又予以肯定;依托正确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谬 误的一面,依托谬误的一面同 时也就遵循了正确的一面。因此,圣人不走划分正误 是非的道路,而是观察比照事 物的本然,也就是顺着事物自身的情态。事物的这一 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 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那一面同样存 在是与非,事物的这一面也 同样存在正与误。事物果真存在彼此两个方面吗?事 物果真不存在彼此两个方面 的区分吗?彼此两个方面都没有其对立的一面,这就 是大道的枢纽。抓住了大道 的枢纽也就抓住了事物的要害,从而顺应事物无穷无 尽的变化。“是”是无穷的, “非”也是无穷的。所以说不如用事物的本然来加以 观察和认识。 以手指来说明手指不是手指,不如以非手指来说 明手指不是手指;以马来说明 马不是马,不如以非马来说明马不是马。天地与一个 手指,万物与一匹马,都是没 有区别的。 能认可,一定有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可以认 可;不可以认可,一定也有不 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不能认可。道路是行走而成 的,事物的名称是人们叫出 来的。怎样才能认可呢?能认可在于其自身就是能认 可的。怎样才不能认可呢? 不能认可在于其本身就是不能认可的。事物原本就有 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 能认可的一面,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正确的一面,也 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能认可的 一面。所以可以列举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 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宽大、 奇变、诡诈、怪异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来说明这一 点,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 相通而浑一的。旧事物的分解亦即新事物的形成,新 事物的形成亦即旧事物的毁 灭。所有事物并无形成与毁灭的区别,这是相通而浑 一的特点。只有通达的人方 才知晓事物相通而浑一的道理,因此不用固执地对事 物做出这样那样的解释。而应 把自己的观点寄托于平常的事理之中。所谓平庸的事 理就是无用而有用;认识事 物无用就是有用,这就算是通达;通达的人才是真正 了解事物常理的人;恰如其分 地了解事物常理也就接近于大道。顺应事物相通而浑 一的本来状态吧,这样还不 了解它的究竟,这就叫做“道”。耗费心思才能认识 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 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什么 叫做“朝三”呢?养猴人给猴子 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 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 口说:“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们听了 都高兴起来。名义和实际都没 有亏损,喜与怒却各为所用而有了变化,也就是因为 这样的道理。因此,古代圣人 把是与非混同起来,悠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 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 其所,自行发展。 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如 何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呢? 那时有人认为,整个宇宙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具体 的事物,这样的认识是最了不 起,最尽善尽美,而无以复加的了。其次,认为宇宙 之始是存在事物的,可是万事万 物从不曾有过区分和界线。再其次,认为万事万物虽 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是却从 不曾有过是与非的不同。是与非显露了,对于宇宙万 物的理解也就因此出现亏损 和缺陷。理解上出现亏损与缺陷,偏私的观念也就因 此形成。果真有形成与亏缺 吗?果真没有形成与亏缺吗?事物有了形成与亏缺,所 以昭文才能够弹琴奏乐。 没有形成和亏缺,昭文就不能够再弹琴奏乐。昭文善 于弹琴,师旷精于乐律,惠施 乐于靠着梧桐树高谈阔论,这三位先生的才智可说是 登峰造极了,他们都以所从事 的事业而终身。他们都爱好自己的学问与技艺,因而 跟别人大不一样;正因为爱好 自己的学问和技艺,所以总希望能够教诲别人。而他 们将那些不该彰明的东西彰 明于世,因而最终以石之色白与质坚均独立于石头之 外的迷昧而告终;而昭文的儿 子也继承其父亲的事业,终生没有什么作为。像这样 就可以称作成功吗?那即使 是我虽无成就也可说是成功了。像这样便不可以称作 成功吗?外界事物和我本身 就都没有成功。因此,这样迷乱人心的辩说,正是圣 人所崇尚的。圣人不夸说是 非,只是顺随众人的意思,这就叫做明于大道。 P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