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
作者: 许琼华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7.07
折扣购买: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
ISBN: 9787300326054

作者简介

许琼华,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长期从事学前教师教育和幼儿园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教学工作,发表专业论文40多篇,其中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出版专著1部,主编和参编高校教材5部;主持并完成省、市、校级课题10余项,积累了较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并获得多项科研资金的资助。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曾获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内容简介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一)启蒙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启蒙性是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决定的。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任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启蒙性也是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必然要求。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即幼儿学习的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方式方法必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同时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如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幼儿艺术教育应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二)生活化
生活化强调幼儿园教育活动要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生活相联系。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向前向上的教育。”用这句话形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活化尤为贴切。基于幼儿思维的具体性和形象性特征,符合幼儿需要和幼儿感兴趣的往往就是他们可以直接感知、真正在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要来自幼儿生活,活动设计要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实施要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最终解决幼儿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适宜性
适宜性即以学定教、因人施教。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如活泼好动、注意集中时间较短、情绪与兴趣多变,幼儿园教育活动不像中小学那么强调系统性与逻辑性。在活动设计和实施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活动组织应当灵活地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给幼儿留有足够的空间,充分尊重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兴趣、需要,不拘泥于预成的安排,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适时调整、灵活安排,以真正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
(四)整合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强调目标及内容的整合。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整体,幼儿的发展也是一个整体,幼儿学习具有整合性的特点。为了方便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被人为地划分为几大领域。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指导中教师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在组织实施具体领域活动时,除了突出该领域活动的核心价值外,还要充分挖掘活动的价值,有机渗透其他领域的教育。如科学活动“好吃的水果”主要目标是观察水果特征、比较水果的不同,此外还可以渗透健康领域的内容,如不同水果对健康的作用。
(五)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游戏化强调以游戏精神引领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幼儿期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指导要借助一定的游戏,或者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和维持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更多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