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数风流人物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 独领风骚冠群侯 ——战国首霸魏文侯 诗云: 西河儒崇竞风流, 变法中州耀夏丘。 驰马弯弓桓晋事, 风骚独领冠群侯。 ——七绝·咏魏文侯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 396年。在位五十年。魏文侯青年即位,励精图治,海纳 百川,广招人才。崇儒兴西河之教,贵法颁《法经》于 世,重兵行《兵机》于军,集儒家、法家、兵家诸家之长 于一体,变法改制,富国强兵,遂成魏国百年之霸业。 魏文侯,战国政治舞台上的第一颗新星。 西河兴教尊贤礼士 公元前453年,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 大事,晋国卿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三家在晋阳城 下的滔滔洪水中,消灭了上卿智伯,共同瓜分了智伯和晋 侯的土地,史称r。三家分晋”,由此出现了赵、魏、韩 三个新生的国家,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皆以卿的身份 掌国。历史进入齐、楚、燕、秦、赵、魏、韩七雄并立的 战国时代。 地处黄河之滨的魏国,辖有今天陕西省韩城市以南的 黄河沿岸、渭河以南的华阴市一带;以及今山西省的西南 部及东南部,连通河南省北部和黄河以南的沿河地带;东 北据有今河北省大名县及广平县一带,以及今山东省的冠 县地区。魏国的领土东西狭长且分散,其主要地区为今山 西省的“河东”地区及今河南省北部的“河内”地区。两 地区之间,以今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地区为交通孔道。魏 国的四周,西有秦国,北有赵国,东有齐国、卫国、宋 国,南有楚国;韩国则像一个楔子从南向北插入魏国的腹 地,将魏国分成东西两个部分。魏国国都设在安邑(今山 西夏县西北)。魏桓子的始祖是毕公姬高,本是周王族的 一支。武王灭商后,姬高封于毕原,便以毕为氏。毕国后 来被晋国所灭,毕公的后代子孙中有一个叫毕万的,是晋 献公战车上的护卫,因功封于魏(今山西芮城北),因此又 以魏为氏。魏氏子孙世为大夫。至春秋末期,魏桓子的祖 父魏献子是掌握晋国国政的六卿之一,并且担任执政之上 卿。魏桓子承先祖之业,最后成为一国之君。公元前446 年,即晋敬公六年,魏桓子去世,年轻的太子魏斯即位 (魏斯在位五十年,推测其即位时当在二十至二十五岁)。 魏斯年轻气盛,无视旧礼。其父以大夫之爵掌国,他认为 名不正言不顺,遂置晋敬公于不顾,自行宣布为诸侯,于 第二年(公元前445年)立元。史称魏文侯元年。 魏文侯即位时,魏建国刚刚七年。国内政权尚未巩 固,民心尚未稳定,四周更是险象环生。相邻的国家,都 在虎视眈眈地看着这个年轻国家刚刚即位的年轻君主,随 时准备趁火打劫。魏文侯虽然年轻,却相当成熟。他居危 思变,励精图治,要一扫晋国遗留下来的陈规旧制,变法 革新,创建一个崭新强盛的国家。魏文侯深知,欲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