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精)
作者简介
郭建龙,独立作家,社会观察者。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辗转于经济、媒体、探险等各个领域。出版有小说《告别香巴拉》,文化历史游记“亚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三干佛塔烟云下》、《骑车去元朝》,以及经济类图书若干。目前作者正在以文化、政治、宗教、经济的视角游历和观察世界,本书就来自于这样一次系统的观察。
内容简介
汉代著名的几个聚敛之臣是:主管制盐的大农丞 东郭成阳、主管冶铁的大农丞孔仅,以及掌管帝国财 政的侍中桑弘羊(商人子弟出身)。其中,桑弘羊主持 政策的时间最长,知名度也远高于前两位,被认为是 古今第一能臣。 这些能臣又做了些什么来帮助皇帝获得军费呢? 他们和现代非洲的军事独裁者们所做的一样:通 过建立国有企业,垄断自然资源,进而垄断最能影响 国计民生的工业部门来获得收入。 在汉代,人们把自然资源的营利统称为山海收入 。 在封建制时代的周代,天下所有的土地都被看成 是天子的。但到了战国时期,封建制和井田制逐渐解 体,所有开垦的土地渐渐归私人所有。除了耕地之外 ,国土资源中还包括山泽和海岸等非农地资源。在周 代,非农地资源也曾经是天子的财产。随着土地私有 化的发展,农地归了个人,可是山海资源理论上的所 有权㈢仍然在统治者手中。 但实际上,山海资源也已经被私人利用了。为了 矿石、木材、野兽、鱼类和海盐等资源,人们纷纷到 山中、海边去谋生。统治者默许了人民去开发自然资 源,但也在山海地带设立了关卡,让私人按照比例缴 纳税收,这笔税被称为山泽税。 汉代的财政分为国家财政和皇室财政两部分。国 家财政由大司农掌握,主要收入来源是全国的土地税 ,用于国家治理方面的花费。如军费、官员俸禄等。 而皇室财政主要由少府掌握,主要来源就是山泽税, 用于皇家的生活开支。由于山海在理论上是皇家的, 所以山泽税收入归皇室所有。@ 通过税收制度的安排,山海资源事实上已经归私 人使用,而皇室通过税收也可以获得收入,这就出现 了一种两全其美的局面。但是,这种趋势到汉武帝时 期出现了逆转,山海资源并没有完成私有化的最后阶 段,反而又被国有化了。 汉武帝时期,由于战争消耗太大,皇帝首先作出 了牺牲,主动将山泽税中的盐铁税收从少府划归给大 司农管理,也就是皇帝把体己钱拿出来补贴国家财政 。但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政府财政进~步枯竭,皇 帝发现还需要对盐铁制度作一系列的“改革”。 由于盐铁是当时最主要的两个工业部门(支柱产 业),民间参与盐铁业的人,有的已经成了巨富。司 马迁曾经给大商人立传,在《史记·货殖列传》中, 至少一半的大商人都是盐铁业出身。 当国家财政接近崩溃的边缘,民间却还有巨富存 在时,这些巨富自然成为国家的目标。汉武帝先是提 高商业税,希望富人们出钱帮助政府渡过难关。但随 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商业税已经无法满足皇帝的胃口 。要实现财富从私人向政府的转移,必须有一个全盘 性的安排。 这时,东郭咸阳和孔仅扮演了财政专家的角色。 他们都是盐铁商人出身,成了官吏后,更加知道商业 的法门在哪里,如何替皇帝赚快钱。经过研究,他们 提议将盐铁工业,也就是汉代最先进的两个工业部门 ,立即全部收归国有,不准私人经营。 为了这次国有化,他们铺垫了一系列的理论。他 们并不承认这么做是为皇帝打仗筹集资金,而是以民 生的名义来进行改革。他们认为,盐铁工业在以前是 私营的,许多大商人因此而暴富,这些富人有了钱, 也就更有能力奴役普通民众了。为了公平起见,必须 将盐铁收归国有,再由政府来保护普通人民的利益。 理论工作完成后,这项政策立即付诸实施。后世 之所以关注这项改革,除了盐铁收归国有这个事实之 外,更是因为汉武帝为此建立了一整套国有机构,而 这套机构是日后历朝历代的重要蓝本。 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