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辞书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4.24
折扣购买: 纸上性情(民国文人书法上下)
ISBN: 9787532634873
马相伯:骨丰肉润人妙 通灵 同道艺友梦石兄,藏有 马相伯先生之书法墨宝, 令我甚感兴趣。马相伯先 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 育家,二十世纪初,他所 创办的震旦学院以及随后 的复旦大学,乃是我国最 早的私立大学。而当时北 京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 学的前身)则为清政府的 官办大学,这两所中国最 早的大学,一公一私,一 北一南,揭开了我国现代 教育的序幕。 应我所求,前些日梦石 兄将马相伯的书法传来一 图供我拜观,这幅马老珍 迹为行楷书的条幅,笔实 墨沉、枯湿相间,整幅作 品写得宽博秀逸,自然蕴 藉。上款题赠的是“省三先 生”,笔者查了一下,清末 民初,字号“省三”的名人也 不少,最著名的大概应算 是刘铭传,字省三,他是 一位淮军名将,也是清末 政府派往台湾的第一任巡 抚。但马相伯先生书赠的“ 省三”,显然不应是刘铭传 ,而较有可能的是当年同 为热心教育事业的王丰镐 。王丰镐(字省三)是清 末的一位洋务人才,曾办 过铁路、煤矿,主管过洋 务局、农工商矿局等。一 九二五年五卅惨案后,他 响应张寿镛的倡议,捐出 自己沪西法华乡的地产六 十亩,以建筑校舍,创办 了光华大学(即今日延安 西路上的东华大学)。那 时的中国长期积弱,落后 挨打,所以许多有识之士 都纷纷以办学来救亡图存 ,兴我中华。 说起来王丰镐的捐资办 学义举,或许还是受到马 相伯先生的影响,因为早 在上世纪之初,马相伯就 曾毁家助学,将祖遗家产 良田三千亩,上海英、法 租界地基八处(时值银十 余万两),全部捐献给天 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为 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 因为马相伯当时认为:“个 人之建设,势不能久,故 托耶稣会团体,以期长久 。” 马相伯先生出生于鸦片 战争爆发的一八四〇年, 其父母均信奉天主教,故 尚在襁褓时的他,即受了 天主教洗礼,成为天主教 徒。父亲精擅医术也工书 法,母亲则自马相伯的幼 年起,就授其诵读 ,并开始教他以 中的宗教伦理来处世为 人。五岁时,他也入家乡 的私塾学习四书五经,并 临帖写字,直至十二岁他 离开家乡丹阳来到上海, 进入法国人教会办的徐汇 公学读书。那时他对各种 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特别 感兴趣,二十三岁时进入 耶稣会,在耶稣会的几年 ,不仅学习了神学和经院 哲学,还学习了中国文学 和拉丁文学、天文学等。 三十一岁时,他经过耶稣 会通考,获“特优”证书,成 为中国第一位神学博士。 今天我们说起马相伯先 生,总念念不忘他当年创 办复旦大学之功。一九〇 二年马相伯创办了震旦学 院,就在马相伯精心打造 的震旦学院卓有成效、声 誉鹊起后,法国天主教耶 稣会的一些人渐渐露出觊 觎之心,他们阴谋篡夺学 校领导权,改变学校性质 。为此,马相伯被迫解散 学校,并请好友、时任两 江总督及南洋大臣的周馥 支持,拨发一万两银子及 吴淞官地七十亩为建新校 地址,又在严复、萨镇冰 、袁观澜等一批学者的帮 助下,在一九〇五年五月 ,终于又创办了复旦公学 (一九一七年更名为复旦 大学),取名复旦者,既 有隐含恢复震旦之情,又 是取自我国古代的一首《 卿云歌》:“日月光华,旦 复旦兮。”后来张寿镛、王 丰镐先生创办光华大学时 ,也同样借鉴了此句出典 作为校名,两所大学取名“ 复旦”、“光华”,均寓含了 发愤图强、复兴中华的强 烈愿望。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