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札记
作者简介
唐成,原名陈金鹏。现为咸宁市思想库专家,咸宁市人民**咨询委员,咸宁市人社局工会主任,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出版过12部著作,发表过100多篇调研论文。
内容简介
**章 进 村 一 2015年10月8*,局办公室小张送来一份文件让我签阅,是市委、市**关于组建扶贫工作队文件,要求市直各单位安排一名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事业心、有培养前途,并且是单位骨干的同志担任工作队队员。文件还特别指出,本轮扶贫住村时间1至2年,计算基层工作经历,请各单位优先安排没有基层经历的同志到扶贫一线锻炼。对队长单位,文件在工作队员要求外加了一条,必须是局班子成员。 在人们脑子里,班子成员泛指*组成员。我不是局*组成员,应该不在人选之列,加之我有丰富的基层经历,这种机会应该让给那些参加工作就在机关的副局长。 然而,一把手却点名让我出征,理由是,工会主任也是班子成员,是局行政领导班子成员。 这样解释没有错。我打点行装准备出发。 10月17*,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小罗,同时也是市驻南山县扶贫工作团联络员,通知我第二天上午9时赶到南山县政务中心三楼会议室,参加市驻南山县扶贫工作队誓师大会,并让我通知我的两名队员参加。 我申明,我不知道我的两个队员姓甚名谁。不仅如此,有关工作队的情况我均不知道。 小罗说,相关文件两天前已发到各单位。 可我没有看到,加之**是星期六,明天是星期天,要看到这份文件可能要等到星期一。 小罗说那就算了,他来通知。 第二天,我提前半个小时赶到会场。见面后才知道,团长是我市委*校同学、市委办公室副调研员倪海洋。 他给了我一份文件,正是小罗昨天所说的文件,上面有我的名字以及要去的地方。 这时我才知道,我要到南山县大场镇长银滩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支部****。 文件上还有我的两个队员名字:一个叫黄大明,市审计局副主任科员;另一个叫郑刚,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参加会议人员陆续到场后,我找到了我的两个队员。 开始开会。 倪海洋介绍参会人员。我这才知道,除了我们9支工作队队员外,南山县委、县**各来了一名领导,工作队所在乡镇的*委**也来参加会议。说是誓师大会,实质是对接会议:市把我们交给县,县把我们交给乡,乡把我们交给村。会议结束后,大场镇*委**金正德找到我们三个,要送我们到村。 到村的路必经大场镇人民**,金**要停车,说吃完中饭再到村。正在这时,金**电话响了,是长银滩村骆河生支书的电话,问工作队接过了没有,他们村干部在村委会等候。既然这样,那就直接到村。 前方的路和地形明显出现变化,弯度越来越大,坡度越来越陡,山峰越来越高。下坡后,左前方突然出现一片水域,好大好美的一个湖。 金**说是富水湖,是人工湖,又叫富水水库,不仅是全县*大的水库,也是全市*大的水库。 早就听说过这个名字,**才有机会一睹芳容。 金**说,过去长银滩村就建在这个水库底下,1969年建水库时淹没了村庄农田,长银滩村从此消失,多数村民被转移安置到县城附近的乡镇,怎奈故土难忘,没几年工夫,这些人自发地、陆陆续续地迁回来。没有土地,他们便向荒山乱石索要,在半山腰或山顶开荒凿石安家。家安下来了,却不知道靠什么生存。望着一湖秋水,只能是望“湖”兴叹。**不能坐视不管,不能走老路赶他们走,只能因势利导,鼓励他们种柑橘,措施是:栽三棵橘树领到一个粮油供应指标。那时人单纯,加之又没有替代办法,一个粮油供应指标硬是把满山石头改造为柑橘园。然而柑橘的价格30年不变,过去4角钱左右一斤,现在仍然是4角钱一斤,不仅如此,丰年还只卖到1毛多一点。不过,歉收之年可以达到1块钱一斤。这样的价格不说混成小康,连温饱都不能解决。改革开放之后,粮价放开,平价供应粮油取消,吃饭就成了问题。没有办法,不能靠水不吃水,*近几年开始搞网箱或拦河围汊养鱼,但是养鱼业对他们这些山里人来说是“半路出家”,鱼苗由嘉鱼人提供,成品鱼靠经销商收购,一头一尾利润被挤走,他们只能赚中间辛苦钱。由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养活不了自己,全村80%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的基本是老年人和一小部分中年人,所以这个地方穷。 此时我没有感*到穷,而是美,大美。 小车开始沿着湖边行驶,一边是烟波浩渺的富水湖,一边是金灿灿、油光放亮的香橘,将车和人置身于画中,好不惬意。 到达村委会。 4名村干部上前迎接。 金**一一做了介绍。 我坐不住,要到湖边走走。 骆河生支书说快吃饭了,吃完再逛。 我等不住,宁可饿肚子也要先感*一番大自然的美景。 他们熟视无睹,我却处处新鲜。 我只顾看风景,对他们的话答非所问。骆河生支书说,长银滩很穷,工作队不是来扶贫,而是来*苦。 这句话我听清楚,我指着眼前的富水湖和身后的龙岩山说不对,工作队是来免费旅游的。 他们哈哈大笑。 这是一次漫长的“旅游”,直到第三年二月底才离开。 《扶贫札记》根据作者自身的扶贫经历,用小说的形式记录精准扶贫实践中的酸甜苦辣。小说既有对脱贫*坚“啃硬骨头”的客观呈现和理性思考,又有对梦想的诗意抚慰和对希望的温暖传递。《扶贫札记》聚焦的虽是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但它与全国脱贫*坚形势同频共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消灭穷困的承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