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传

张居正传
作者: 周其运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9.60
折扣购买: 张居正传
ISBN: 9787559462664

作者简介

周其运,文学作家,擅长创作小说、散文、诗歌、历史随笔及文艺评论,作品散见于光明网、中国作家网、《中华文学选刊》、《中国诗选刊》、《当代作家》等媒体。曾荣获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作品征集优秀作品奖、第二届“诗词中国”大赛1月份月度特别奖及年度二等奖、“第八届青少年冰心文学奖金奖”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内阁起始 明朝内阁的起源 元至正二十四年(红 巾军宋龙凤十年,1364 ),朱元璋即吴王位,仿 元制,置中书省、行中书 省,设左右丞相。 朱元璋从一个沿街乞 讨的乞丐到万人之上的皇 帝,历经艰难困苦,既充 满传奇色彩,也形成了刚 愎自用的性格,其中明显 特征就是他视权如命,一 旦大权在握,就不能落入 旁人之手。于是,在此后 的几年间,为加强中央集 权,将权力完全揽在自己 手中,他一步步地削弱相 位。 洪武元年(1368), 改左右相国为左右丞相; 洪武九年(1376), 改行中书省为三司,改变 行省政治直属中书省局面 ,同年裁汰中书省官员, 只保留丞相职务。 洪武十一年(1378) ,诏令六部,政事“勿白” 中书省,夺六部政务于中 书省。 洪武十二年(1379) ,谪斩右丞相汪广洋。 朱元璋称帝初期,设 左右丞相。明朝以左为尊 ,故左丞相为百官之首, 即实际意义上的宰相。朱 元璋时期,共任命了两个 左丞相,第一个是开国功 臣李善长,第二个是胡惟 庸。 朱元璋削弱相权 那朱元璋为什么后来 又决心削弱相权呢?除了 他对权力的过于渴望外, 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 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 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 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收 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时, 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 来,大臣以地域为区分, 分成淮西和浙东两派。 这些所谓的派别,实 际上就是老乡会,大家都 说一样的方言。朱元璋手 下最大的老乡会就是淮西 集团,会长本来应该是朱 元璋,但考虑到他是皇帝 ,所以当时是由李善长代 理会长。这一集团人多势 众,主要成员有李善长、 郭兴、郭英、汤和、周德 兴,还包括常遇春等人。 这些人可以说是朱元璋起 家的班底,阵容强大,足 可独霸一方,甚至当时的 人们见面都以会说淮西话 为荣。 李善长何许人也,为 什么是第一功臣? 李善长是定远人,与 朱元璋同是安徽籍贯,算 是同乡,很早就投奔朱元 璋,并且十分有才能。明 面上看,他好像很少出面 干什么大事,实际这是由 他的工作特点决定的。他 主要负责后勤和政务办理 。李善长知人善任,能因 才用人,使之各得其所; 并且娴于辞令,明习故事 ,处理政务,裁决如流, 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调 兵转饷无乏,恢复制钱, 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 ,定鱼税,国用益饶,而 民不困。作为“大总管”, 李善长被朱元璋称为“在 世萧何”。他在朱元璋势 微的时候投奔而来,一直 负责军队的粮饷供应,成 为前线将士风卷残云的“ 发动机”。他是朱元璋登 基典礼的“总导演”,是朱 元璋大封功臣时的“首席 公卿”,也是朱元璋的亲 家翁。 李善长一直跟随朱元 璋打天下,鞍前马后地劳 顿。后勤工作不好搞,劳 心劳力又不讨好。朱元璋 是个明白人,所以在明朝 建立后,便以李善长为第 一功臣,任命他为丞相; 并曾特赐他一方铁制的凭 券,上面明写着可以免除 他两次死刑、免除他儿子 一次死刑的承诺。 浙东派的代表人物是 刘基。在当时,刘基也是 响当当的人物,却终究成 为派别之争的牺牲品。 李善长长处明显的同 时,缺点也极其突出。他 外宽和而内多刻薄,既富 且贵,骄横专擅,凭借自 己的权势,颐指气使,凌 驾于百官之上,朱元璋日 渐不满。碍于李善长过去 的功劳朱元璋一直隐忍不 发。一天,朱元璋借与陶 凯论斋戒当至诚为由,暗 示李善长应趁早退职。李 善长立即心领神会,谢恩 辞职。 然后,胡惟庸做了宰 相。胡惟庸也是定远人。 龙凤元年(1355),在 朱元璋攻克和州时,胡惟 庸归附红巾军,颇受宠信 。因李善长的推荐,他被 擢为太常寺少卿。对此, 有人归结为同乡关系;也 有人分析为胡惟庸的侄女 嫁给李善长的侄子为妻, 有着姻亲关系;还有一种 说法是李善长收受了胡惟 庸的贿赂。无论怎么说, 在李善长的运作下,胡惟 庸一路仕途顺利,历任宁 国主簿、湖广佥事、太常 少卿,洪武三年(1370 )官至中书省参知政事, 洪武六年(1373)升右 丞相,再升左丞相。明太 祖朱元璋先后任命过四员 丞相(李善长、徐达、汪 广洋、胡惟庸),其中胡 惟庸主政时间最长、权最 重——任相七年,权势显 赫,遇事专断。 P1-3 \"★千古一相,万历首辅;居正为大,可谓端方。 ★梁启超、黄仁宇、黎东方高度推崇 ★“不管一时毁誉还是万世是非,我不在乎!” ★万历VS张居正——帝王与帝王师,怠政者与实干家,最矛盾的组合,却创造了大明朝最辉煌的盛景。 ★特别附录《张居正年谱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