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电子工业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3.90
折扣购买: 这是我们的时代(90后互联网创业潮)/众创书系
ISBN: 9787121284076
吴逸凡,90后新派互联网创业青年,跟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担任亚太大学生创业投资协会APSI**。2014年,荣获高和资本举办的“谁是我徒弟――寻找中国强PHD”中国首届职场生存真人秀互联网比赛全国前十强,2015年,IDG中美校园创业大赛全国前50强,共青团中央、*****、浙江省委省**、阿里巴巴联合举办的“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全国决赛银奖。
Part.1 是时候拥抱“互联网+”了 如果要评出2015年的*热词汇,相信“互联网+ ”铁定能入选前三甲。**之间“互联网+”的概念 席卷了大江南北,让整个中国都为之疯狂,其中除了 互联网作为一个领域**的同时,各个传统行业也显 示出了积极拥抱“互联网+”的态度,开始大刀阔斧 般地改革创新。从*初的O2O线上接线下,到之后的 B2B、B2C、P2P等概念的不断出现,成为一种新型市 场模式,冲击着传统行业的发展。 经历了阵痛期和磨合期,回首这两年走过的路程 ,“互联网+”传统行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 些企业在行业里的格局,使之没了昔*的光彩。但在 其中另外那些勇于探索新技术和新模式下的企业,便 成为了这个行业与互联网创新相结合的代表,甚至因 此坐上了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 苏宁易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年大家都对O2O 等互联网线上产业平台打造没有太多地去关注和看重 。**的苏宁和国美等实体大型商城,在那个时候发 展得风生水起,每天在全国各地的苏宁电器或国美商 场里都能看到大量的消费者聚集其中,挑选着各类产 品。有时热门的品牌在举办促销活动时,甚至会出现 人流爆满,很多消费者排队几个小时就为了取得一个 购买名额,就连商场里每一个区域里的收银台都因为 等待付钱的消费者太多而出现排队的情况。在互联网 O2O开始萌芽时,这样红火的场景依旧在持续着,* 多的三线四线城市建起了苏宁,越来越多的门面使得 这些大型商城不断深耕着各类消费群体,直至淘宝的 发展到达中期时,阿里巴巴集团打通了线上支付通道 ,促进**物流公司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各种前 期基础设施搭建的成效开始逐步体现。这终结了实体 商城的红火场面,**你再去所在的城市里,那些处 于市中心的苏宁电器或国美商城,明显显得冷清。伴 随着挂在墙上的*新款超薄电视机样品所散发出的微 微亮光,柜台前的销售人员都在低着头自顾自地看着 手机,甚至连彼此聊天的精力都被气氛所消耗殆尽。 可毕竟那么大的产业,有着二三十年的积累与沉 淀,总会在先天有较大的优势。当然这是相对的,优 势也有可能成为劣势,那就是之前所说的诺基亚事例 ,因为太过强大反而无法在科技时代的大踏步前进下 紧跟步伐。这一次的苏宁,在互联网模式的上升期没 能够跟上队伍,依然在不停地扩张大城市的实体店数 量,还在*多的小城市去豪掷金钱建立大型商城,而 对于线上平台,却丝毫没有推进任何工作。面对淘宝 、京东、*****等网上购物平台的建立,线下的 实体代表,苏宁、国美等都没有相关的线上动作,直 至2012年,在淘宝等平台已经风生水起、严重冲击整 个中国的线下实体模式的情况下,苏宁的业绩连年下 滑,在这一年里,苏宁提出了打造线上O2O的战略方 案。在之后的几年里,苏宁有了一系列的新形象的推 出,来配合其线上平台的搭建。至此,“苏宁易购综 合网上购物商城”的重点发展和“中国的沃尔玛+***”的发展目标都在向前推进着,以至于后来阿里 巴巴集团的入股,也让这家传统的实体电器商城企业 再次成为了“互联网+”创新模式下的代表,有了一 种焕发青春的感觉。 这一次的“互联网+”浪潮,和以往的产业变革 有太多不同之处。在以往持有落后技术的企业,只能 在新技术的不断推进中被淘汰出局,纵使之前的市场 占有率等数据再漂亮,都无法阻挡时代的进程。而显 然这一次“互联网+”的提出,一路走来,用的却是 另一种方式——结合。将传统的行业加以互联网线上 的创新技术,用去粗取精的方法,摒弃了传统的低效 能模式,换用高速而*加便捷且人性化的方式,将传 统的行业以全新的形象和服务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因 此,才会出现在原有的业务体系的基础上,企业不仅 需要在技术上加以引进、加速搭建符合时代发展的互 联网线上平台,还需要培养用户习惯。这是关键的一 个环节,同时,也是*困难的一个步骤,让用户去适 应新的业务模式,如果是便捷和有利于改善体验度的 ,那也算是“拥抱”成功了;如果在选择新技术的结 合中,没有找对切入点,看不清在之前的传统服务提 供上有何短板、用户真正的痛点在什么地方,那只会 加速公司业务的死亡。所谓新的技术平台的引入,其 实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通过拥抱互联网,应该明 白的是,线上平台仅仅是通过技术实现的一种业务线 的拓展,为了配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和移 动互联网等载体的普及,作为优越的拓展环境,能够 借助这个平台让原本就已经成熟的业务,快速地获得 用户的认可与支持。而作为业务的本身,如果期待依 靠互联网这个平台,去让劣质变为**,那是**不 可能的。你可以对其有优化和完善的期待,但公司的 业务是否可以透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将业务**时间 展现在用户面前,并被用户所接*,这才是真正拥抱 互联网的意义所在。 P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