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在南方的乡下
作者简介
胡金华男,湖南双峰人,硕士,高级职称。少年起爱好诗歌,1982年大学毕业后长期在湘西工作,曾在大型国企和地方政府任职,文学情怀依旧,曾获《中国纺织报》金梭散文奖、中国水利文协征文一等奖等,在《诗刊》《农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文学》《大江文艺》、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华文艺网等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诗歌和散文若干。任中国水利文协和水利作协常务理事。
内容简介
雪落江南(组诗) 雪地里的风景 雪,落入江南 是挂在祠堂老宅屋檐下的冰凌 是铺在高高低低田塅上几尺深的棉絮 压坏了村前我们躲迷藏的小树林 压弯了我家的茅屋顶与靠挑担为生的父母 我从冰封的池塘拖回一担红薯和冻红薯般的手脚 幻想这雪若真是棉花多好 青石路听得到雪语 无巷无人 推开家门是柴火和比柴火更温暖的祖母笑容 毛皮纸糊不住松油灯迷人的光和烤红薯诱人的喷香 我在雪地里曾经迷路 那是高考那年的正月初三 最熟悉不过的求学路上 背着的一袋米和书没丢却丢了魂 默念祖传的咒语根本没用 快要结冰的眼泪居然洗清了道路 走进学校老师的惊讶和安慰温暖我此生 长大后一辈子都在雪地爬行 不是大自然就是命运中的雪山 雪染白了头发和眉毛 城里霓虹灯将雪染成非白非红的斑斓 我们坐在开着空调的房间 脱衣划拳夸张地赏雪 窗外依然是飞雪 可再也不是从前的雪花 尽管到了不需风花雪月的时候 可所有的风花雪月扑面而来 许多道理此刻明白还不算晚 因为还有未来还可以告诉未来 雪地里的月光 雪地里的月光 映照清凉的山溪 母亲带年幼的我洗着筐筐萝卜 不时传来母猪和猪仔饥饿的叫声 苍白的萝卜 苍白的河水 苍白的月亮 比不过我娘俩苍白的手和脸 雪地里的月光 点亮父亲和少年的我挑柴的方向 小脚套大脚 父亲挑一程又回来帮我一程 如蚂蚁搬家如蚂蚁般生存 弯弯的山路弯弯的扁担 压弯了我父子一生的腰 雪地里的月光 点亮过多少人的记忆 今夜同样下着雪 只是雪盖着父亲的坟母亲的头 母亲执意要我陪看月光 我说冷她说不冷 我说是一轮皓月她说月亮长了毛 我说邻居家有木鱼声她说是幻想 母亲抽身执意要点燃一根香 我猜袅袅的香烟不止是要献给月光 从雪地出发 雪,落入大地 厚与薄,喜与忧 终究是潺潺流水 雷,已经响过 大与小,长与短 相信总会有雨 月,挂在天边 圆与缺,东与西 道不尽的都是相思与风流 风,拂过尘世 暖与凉已不重要 你,只要生长在这片土地 草与木已不重要 活着,定会长出新绿 本书收录的多为作者在刊物和主流媒体上发表的作品,具有较强的共鸣和反响,主要分为“讴歌时代”“怀念故乡”“思念亲人”“山水游记”“怀旧砭时”五个主题,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的能量。 乡土中国最后的风景已然出现,古老的农业文明因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而行将崩溃。“最后的乡村”这一无形的悲剧氛围造就了一位真正的乡村诗人胡金华。他以甜润的歌喉咏唱着属于这最后乡村的美丽忧伤和淡漠希望,发自至情至性的诗句表达了他对乡土中国的深切了解和对普通人命运的无限关注。 胡金华在当代诗坛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读他的组诗《雪落江南》《回乡偶成》和其他一些短章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高尔基对叶赛宁的评价:谢尔盖·叶赛宁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自然界特意为了诗歌,为了表达无尽的“田野的哀愁”,对一切生物的爱和恻隐之心(人——比天下万物——更配领受)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器官。 ——聂雄前